部落格
初窺2016臺北藝術節(國際篇2)
──《龍之憂鬱》展現了讓人目眩神馳的魔幻舞台技術
這齣戲最好看的,就是他們在舞台上變的各種魔術,彷彿是舞台技術的推理劇,只見演員在演戲過程中不斷揭曉舞台上各種裝置的真面目。

初窺2016臺北藝術節(國內篇2)
──《停格》將從女高中生的眼光,看待這個城市、社會
高中女生眼中的台北市是什麼樣子?101?夜市?還是西門町?都不是。「從她們拍的照片,我們可以透過她們的角度,重新看待台北這個城市。」

初窺2016臺北藝術節(國內篇1)
──《一瞬之光》告訴你,雜技道具不是只有棍棒球環,生活中事事物物都可以用來「雜技」
誰說雜技就得使用傳統的道具?一向熱愛創新挑戰的FOCA,今年將顛覆馬戲的慣性與定義,導演Baboo說:「只要是傳統雜技的道具,一概不用。」相反的,拖把、毛刷、網球、塑膠湯匙、鍋鏟、水桶.....,只要...

初窺2016臺北藝術節(國際篇1)
──讓人嘆為觀止的《4X4 瞬間建築》
棍棒、球及套環如槍林彈雨般地在耍弄著,舞者穿梭其間,或巧妙閃避,或在間不容髮之際穿行,突然,舞者玩起雜技,雜技演員跳起舞來,臺北藝術節甘蒂尼雜技團的《4x4 瞬間建築》,就這樣充滿了驚奇與神奇。

臺北藝術節開幕《停格》用青春為台北寫下紀錄
生命雖然是動態的,但是如果可以有機會停下來「格放」,會有機會看到原本沒發現的事情,就像邁布里奇真的找到馬4腳離地的畫面。

如果柏林的傷口是新的,《共同境地》所揭露的那些瘡疤則仍在淌血
當我們以為「歷史」離我們很遠時,歷史正活生生在我們生活中上演。《共同境地》就是這樣的一齣作品。那些劇場內回溯的、紀錄的、呈現的所謂的歷史,其實也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而曾經在地理課本上出現的國家「南斯拉...

《棒球奇蹟》用許多面向來討論「棒球」本身,但背後蘊含沉重的、嚴肅的政治語彙
一段熟悉的旋律傳來,一聽到《米奇進行曲》,棒球迷們一定都會停下腳步,日本劇場導演岡田利規的作品《棒球奇蹟》,就從這段旋律展開序幕。

《龍之憂鬱》評析:滿足想像的遊樂園
《龍之憂鬱》是一劇場詩意的土法煉鋼呈現。具有美術背景的導演菲利浦.肯恩(Philippe Quesne)對於舞台素材的嫻熟,成為他獨特的舞台調度風格,游移於劇場假設性質與真實感受傳達之間,有趣的辯證製...

當代的流行,當代的崑曲(下)
-專訪「崑曲王子」張軍
因為編曲的情緒渲染,完全左右了導演的情感,後來小平導演用了37、55、73循序漸進的方式加入流行音樂,不在一開場就打破古典的意蘊,慢慢疊加至最後一曲琴歌〈春江花月夜〉,古典樂和流行樂的交融讓劇情達到最...

當代的流行,當代的崑曲(上)
-專訪 「崑曲王子」張軍
挺拔的身子穿著深藍色羊絨大衣、橘色圍巾,頭髮的左右剃得精光,只留下頭上的頭髮,俐落的紮成一束往腦後放著,十足像是一位時尚界的名人,在臺灣,若非崑曲的觀眾,大概怎麼也想不到,眼前這位挺拔的男子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