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歌聲就是他們的地圖!
─澳洲原住民用音樂找回家的路
在澳洲這片土地上,曾有一項法令,強制把白人和原住民生的混血小孩帶走。這些小孩被安置到孤兒院或是寄養家庭,他們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如今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用歌聲一步步尋根,找回家的記憶。

林向秀舞團《心之所向》
─我不要美麗,我要生命感
如果你在林向秀的舞作《心之所向》的《碎玻璃》這一段舞中,看到《太陽花學運》的影子,別驚訝,那是她想要營造的效果之一。「玻璃即使被打碎了,仍然具有致命的力量。」林向秀說:「這就是這支舞作取這個名字...

一場「詩意」的《雨季》-專訪楊景翔
滴滴答答的雨聲吵醒沉睡的人們,濕熱的天氣令人愁悶,這《雨季》從德國而來,在臺灣落下,這場「雨」究竟對台灣的觀眾有如何特殊的意義?讓我們一起聽聽楊景翔述說這場《雨季》的開始。

澳洲黑臂章樂團《歌之版圖》
─一群有故事的歌者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澳洲黑臂章樂團的《歌之版圖》有「一見鍾情」的感覺,老實說我沒看過他們的表演,只從youtube影片看了他們的宣傳片,但聽到他們的歌,我就醉了。

機器人版《蛻變》 多了點溫暖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讓人們不再把機器人視為格格不入的非人,也讓小孩與老人不再覺得機器人可怕,也許第一步就是要做出能夠『感動人心』的機器人。

【FLiPER MAG專欄】膽小,請勿上車 ─ 午夜的末班車傳說
儘管年紀漸長,每年農曆七月將至時,仍會被一股不安所慫恿,查詢網路上的民俗資料,提醒自己接下來一個月可別干犯鬼月潛規則,免得一個不小心觸犯了好兄弟,走霉運不算,萬一親眼見鬼可不是「驚呆了!」所能形容⋯⋯

我們看的是無人關注的地方-專訪阮劇團(下)
過去的阮劇團,一向以改編經典劇本為台語喜劇作為特色,如莫里哀喜劇《妻子學堂》、莎劇《仲夏夜之夢》等等,介紹給同樣與他們生在這片土地的「嘉」人。今年劇團特別希望推介觀眾新的表現形式,將源自於歐陸的「紀錄...

我們看的是無人關注的地方-專訪阮劇團(上)
他們,是一群在臺北學戲劇的嘉義人,因為對嘉義這片土地的熱愛,希望把在臺北看見的藝文活動,帶進文化資源相對缺少的「嘉/家」,他們,是阮劇團。

光的另一邊,並不一定是黑暗:無所畏懼的追求夢想!
人生是自己的,然而隨著年紀,在不同的階段經歷各種角色的刺激與轉換,對於過去的自己或是當下的處境是否有著困惑與懷疑?旅美的編舞家林向秀老師,將對你告白:傾聽內心真正的聲音,選擇並不代表放棄。

追逐潮汐的女人:新住民長花用蚵仔堆疊出的平凡幸福
她來自廣西,三十歲嫁來台灣,至今已經十幾年了,回去故鄉的次數只有兩次。她每一天的作息都跟隨著潮汐在做改變。日復一日的收蚵、拼湊出家的妄想。你認識新移民嗎?一起來閱讀長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