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AUG262015

人、土地與歌,一場磅礡的音樂旅程-談黑臂章樂團

Shellie Morris是屬於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她在雪梨的寄養家庭長大,卻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出生,生父生母是誰,因為她的皮膚比一般澳洲白人還黑,所以她都跟大家說自...

AUG252015

臺澳交流 「跳舞」看見文化差異-世紀當代舞團採訪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想說出自己的故事、表現自己,在自己所屬的場域中,成為最優秀、亮眼的那顆星星。這幾年,姚淑芬發現開始有想獨立創作的編舞者不斷竄出,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試圖用創作為自己發聲,展現自我的內心以...

AUG242015

北投孩子的公車異想-曉劇場排練側記

「叭!」一陣寂靜中,突然發出了公車喇叭的聲音,把正在聽故事、堆疊戲劇氛圍的其他演員,還有正在導戲、進入排練狀態的鍾伯淵嚇得往後一彈。然後,故事繼續往下說,一個關於北投遊樂園區的靈異傳說。

AUG232015

行走於虛構國度 詰問當代社會現狀-專訪曉劇場導演鍾伯淵

曉劇場從創團開始,便不斷地創作與社會事件相關,並且能夠相互呼應的作品,鍾伯淵也毫不避諱地說出箇中原因,「我就是被迫搬遷的住戶。」因為家裡被都更,舉家被迫遷移到它處。但,與全然地與社會時事結合的創作,卻...

AUG222015

在這個快變成鬼島的地方,如何妄想有個家
-阮劇團《家的妄想》中的殘酷現實

《家的妄想》給了一個看似永遠無法完整的破碎劇場空間零落的兩側觀眾席、工人扮裝的換場技術人員、大辣辣且沈重的換場、後設式的文本結構結實地表意著「廢墟」命題表現在實體物件與表演的過程。

AUG212015

德國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當代劇本的助產士

來自德國的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她的導演生涯中,超過八成的導演作品都是當代的劇作,多次更是該劇作的首度搬演。不刻意塑造風格的她,更在意的是發揮演員的特質,她說:「我的戲很仰賴演員...

AUG202015

《歌之版圖》藝術家們與土地的對話
-澳洲黑臂章樂團 跨界吟詠自然謳歌

正如《歌之版圖》Dirtsong的原文一樣,作品的創作核心,來自於與土地的連結。它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音樂會,因為除了歌唱之外,還有影像的投射與戲劇的元素。投影與演出同時進行,時而清唱、時而加入樂器...

AUG192015

台北藝術節《雙城交鋒》
-當臺北撞上澳洲,舞力交鋒,6支佳作在劇烈激盪中產生

澳洲的舞蹈很特別,跟美國或歐洲不一樣,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說:「澳洲舞蹈就像澳洲的無尾熊一樣,有自己獨特的語彙,很有特色。」

AUG182015

露天的鈕扣計畫

鈕扣計畫今年邁向第四年,卻也是首度的戶外演出。作為臺北藝術節的開幕場,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露天音樂台演出,是一個跨越性的突破。過去三年在誠品的演出,就如同大多數的舞蹈演出,多為觀舞的核心觀眾,到了戶外演出...

AUG172015

屬於家的當下與妄想《家的妄想》

在強烈的影像節奏與多焦畫面之主導下,在我們眼前真實發生的「扮演真實場景」,反被侷限於另一種強調切割場景、快速剪接、交疊敘事的媒材語彙中,削弱了自身最直接的面對面張力。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