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瓦解日常的規律法則
─幻動劇團的失常錯亂
原文刊載於《電報》(2007.11.21) 翻譯|周伶芝 週五晚上,幻動劇團為當地觀眾帶來一齣介於戲劇、音樂劇和馬戲之間的表演。 三個「零零散散」的人物,在台上面對一個佈景浮動、...

文化的難與有趣
─《混東西》演出評論
這樣文化想像與好奇,意外地也應和了下半場《混東西》的部份精神。討論東西文化異同難保不落入一些窠臼,《混東西》難得的卻是沒有落入形式上的重複和僵化的制式對比......

逐步構造出血肉
探班改版《蔣公的面子》劇組
改編版《蔣公的面子》從夏小山開始,關於1943年他們三個教授有無赴宴的事已經模糊,他想確認自己的記憶是否正確,而當記憶的盒子一旦打開,他們就將陷入時間的洪流無法自拔。這部劇的原導演呂效平稱,這次的劇作...

「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專訪《蔣公的面子》改版導演周慧玲
周慧玲導演作為臺灣創作社劇團的資深編導,以女性的視角為觀眾重新解讀了《蔣公的面子》。趁這次劇組排練的間隙,她坐到聚光燈旁的前排觀眾席上,向我們娓娓道來她與《蔣公的面子》劇組結緣的故事。

德國劇場在臺北
2006年國家劇院的「世界之窗」,將歐斯特麥耶執導作品帶來臺北,讓觀眾有機會看到當代德國劇場的現場表演。從此之後,台灣對德國劇場的關注,有了一個大躍進......

德國當代劇場美學──近年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德國的劇場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所遭逢的轉變,我們或許能把這樣的過程比喻成,某個屋主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將自己的房產不斷擴建。在一個受到良好照料的花園裡,他原本已有一幢別墅,然而,在過往的歲月中,他卻不斷在自...
經典即將誕生!!
「這是個史詩格局的製作。」劇本初稿是8小時,上百場、上百個人物,但限於預算有限,刪成5個半小時。「這齣戲難度很高,要把它搬上舞台很難,大家都覺得我瘋了。」魏瑛娟說:「但這是我第一次從歷史角度跟我自己對...

不可言說的排練進行式
蘇珊.桑塔格在她日記裡有很多跟溝通有關的東西。導演張育嘉說:「她知道自己很聰明,為了跟別人交朋友,必須把自己縮很小,但她卻又不是打算跟別人交心。」這裡頭充滿了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的心機。 張育嘉在排...

全世界最知名的法國當代作家,在自己國家卻被當成壞痞子...
法國媒體提起韋勒貝克,用的字眼是「韋勒貝克現象」、「韋勒貝克風暴」,這個全世界最知名、最聚焦、翻譯成最多國文字、賣得最好的法國當代作家,在自己國家卻被當成壞痞子。

關於韋勒貝克,你應該要知道……
卡繆之後,唯一一個將法國文學重新放到世界地圖上的作家。 法國文學最高殊榮「龔固爾文學獎」得主──米榭.韋勒貝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