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節錄自台北歌德學院
作者|耿一偉
照片|身聲劇場提供
2006年國家劇院的「世界之窗」,將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執導的《玩偶之家》與《點歌時間》帶來臺北,讓觀眾有機會看到當代德國劇場的現場表演。從此之後,台灣對德國劇場的關注,有了一個大躍進。這個跳躍,主要是從劇本跳到演出。......
臺北藝術節在2012年的《金龍》、2013年《華格納大爆炸》與2014《目連拯救母親大地》,逐年安排德國導演到台灣與在地團隊合作,打開了新的交流模式。為了搭配《金龍》演出而由歌德學院贊助出版的《個人之夢──當代德國劇作選》,著重在90年代至今德國劇本創作的發展狀況。該劇本集出版後,收錄的五個劇本開始在各戲劇系,還有港、澳、上海等地有演出紀錄(特別是《金龍》)。
不論劇本、演出與合作交流,德國劇場之所以能進入台灣視野,背後是許多文化藝術單位的共同努力。這些單位不論是國家劇院或臺北藝術節,最後還得依賴歌德學院的大力協助,克服語言與組織文化的障礙,德國劇場成為台灣近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劇場。
更多資訊,全文請詳見台北歌德學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