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JUN052015

知識份子永恆的困境──《蔣公的面子》編劇訪談

以90後年輕編劇之姿,編寫出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在校內演出三十餘場且場場爆滿後,更巡迴中國與北美演出造成轟動。

JUN052015

文本、表演、科技當機器人走進當代劇場
─清華大學講座側記

《三姊妹》在2013年演出結束,平田織佐(オリザ)將在今年準備《蛻變》。日本青年團劇團今年以《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為主軸,談論「機器人」走進劇場後,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同時探討「機器人」走進...

JUN042015

他們,都在面對自己
─何曉玫《假裝》與林文中《空氣動力學》

今年,兩廳院的「1+1雙舞作」看似巧妙對應:女性與男性(何曉玫與林文中),感性與理性(《假裝》與《空氣動力學》)。不過創作深處,其實都是面對自己,一位呢喃脆弱卻假裝堅強,一位飛向自由但免不了墜落...

JUN032015

比悲劇還有力的笑

《蔣公的面子》堪稱是一部真正有養分、有氧氣的喜劇,它所引發的每一次笑聲,都不是由撓癢癢式的簡單搞笑或低俗包袱所帶來的。它的笑,是思考後的笑,是會心的笑,也是一種觀眾心靈與舞臺角色真正相互理解後的笑。這...

JUN022015

一場世界級的演出,一場世界級的盛宴

這是一場會將你的情緒提升到極致,巧妙結合多媒體與音樂的各種特性,透過歌聲傳達土地的美好。這是一場世界級的演出,一場世界級的盛宴。

JUN022015

充滿力量的《歌之版圖》

黑臂章樂團作品《歌之版圖》只能以「充滿力量」形容。張力十足的音樂對話和故事,以11種不同的語言呈現,使得當地的原住民語不至於滅絕。更透過巨型投射,展現出原住民族群和索居處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性。以上全數合...

MAY302015

【FLiPER MAG專欄】當機器人走進舞臺,成為演員時‧‧‧‧‧‧

有沒有想過,機器人是從什麼時候進入我們的生活?回到歐洲18世紀的工業革命,就注定了機器取代人力的未來趨勢。而要說起對機器人的執著,日本絕對是第一把交椅,許多人童年時的第一本漫畫,就是哆啦 A 夢...

MAY282015

德意志劇院知名360度旋轉風車舞台 台灣看得到!

2度獲得「德國最佳劇院」的柏林德意志劇院初訪台,送上重量級劇作《失竊的時光》,將在一座360度旋轉的巨型風扇舞台上搬演荒謬人生。本劇由浮士德大獎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

MAY282015

《蔣公的面子》映照台灣時下學運

借古諷今的《蔣公的面子》透過文革時期,3位老教授在牛棚中的回憶,追溯1943年、蔣介石邀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中文系3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飯的軼聞,打造出支持政府(「五毛」)的卞從周、反政府(「公知」...

MAY282015

《蛻變》機器人劇場,石黑浩以人形機器人重新定義何為人

我們透過觀察人的方式改善科技,但我們同時也藉由科技來研究自身的行為模式,當定義與技術不斷快速地鋪陳換新究竟是要讓科技人性化,還是要讓人科技化?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