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對現代人而言是沒有家的 ─「家的妄想」莊子攝影展

對我而言,要思考「生」的意義,就要先思考「死」,「家」真的是一種妄想,「家」並不存在,不要去妄想「家」,會過得比較好......

Blogs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下)

從各個呈現作品來看,「紀錄劇場」作為一種創作形式,重點在於引用的素材內容的「真實性」及「歷史感」。題材內容大至時代環境,小至個人成長經歷的探究皆可入題,端看創作者關注的面向為何。

Blogs

初窺2016臺北藝術節(國內篇2) ──《停格》將從女高中生的眼光,看待這個城市、社會

高中女生眼中的台北市是什麼樣子?101?夜市?還是西門町?都不是。「從她們拍的照片,我們可以透過她們的角度,重新看待台北這個城市。」

Blogs

戰爭從來沒有結束,它從街上轉移到人的腦袋裡了

南斯拉夫,這個對我們來說遙遠又陌生的名字,我們只知道它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內戰,但詭譎之處在於這場戰爭在結束之後就鮮少被討論,彷彿翻過了一頁,人們已經忘記傷痛勇敢向前了。但戰爭其實從來沒有結束,它只是從街...

Blogs

阮劇團《家的妄想》-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

《家的妄想》不同於一般的舞台劇,阮劇團初接此案時有兩個不可更動的預先設定,那就是「要跟《無米樂》導演莊益增合作」及「要做紀錄劇場」。

Blogs

難民故事《共同境地》來台 演員憶家鄉紅眼眶

我們的國家南斯拉夫曾那麼美,卻已經不見了,我們在舞台上講自家故事,不只是告訴大家曾經有這個地方,也讓我們又像是同一個國家的人,連結在一起。

Blogs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上)

「紀錄劇場」此一創作形式與一般戲劇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必須經過大量的資料蒐集、田野調查累積大量創作素材,並特重選取素材的「真實性」,再經由創作者的重新揀選、拼貼過後置於舞台上進行呈現。「紀錄劇場」在於...

Blogs

【評論】關於紀錄劇場Ⅰ:虛實辯證《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主講者Christine不曾直接定義紀錄劇場,因為紀錄劇場並非始於一種既定的劇場形式,而是因應時代的劇變而發展出的紛雜現象。工作坊也鮮少談論什麼「不是」紀錄劇場工作坊,因為...

Blogs

她的劇場青春物語─《停格》排練週記Ep.3.1

一個好的眼神,能夠令觀眾從表演者雙眼中,看見他所刻畫出來的世界。

Blogs

她的劇場青春物語─《停格》排練週記Ep.3.2

飛機很大,視線不可以太低。重複的動作盡量少一點,兩種不同的東西,就該有兩種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感覺。

12 3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