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下)

從各個呈現作品來看,「紀錄劇場」作為一種創作形式,重點在於引用的素材內容的「真實性」及「歷史感」。題材內容大至時代環境,小至個人成長經歷的探究皆可入題,端看創作者關注的面向為何。

Blogs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上)

「紀錄劇場」此一創作形式與一般戲劇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必須經過大量的資料蒐集、田野調查累積大量創作素材,並特重選取素材的「真實性」,再經由創作者的重新揀選、拼貼過後置於舞台上進行呈現。「紀錄劇場」在於...

Blogs

【評論】關於紀錄劇場Ⅰ:虛實辯證《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主講者Christine不曾直接定義紀錄劇場,因為紀錄劇場並非始於一種既定的劇場形式,而是因應時代的劇變而發展出的紛雜現象。工作坊也鮮少談論什麼「不是」紀錄劇場工作坊,因為...

Blogs

溫柔的殘酷劇場——評《龍之憂鬱》

雖然在視覺上戲對觀眾植入了如此具有人造感的第一印象,《龍之憂鬱》的開場可以說是具有自然主義精神,大膽地讓幾個長髮男子在車內吃洋芋片、喝酒、放音樂,除了一段讓他們玩龍布偶的橋段之外,其他時間便是靠著品味...

Blogs

【評論】顧問的技術《動態的夥伴關係—舞蹈構成工作坊》

顧問必備的的技術可能與評論者、報導人、研究者的訓練相互重疊。舉例來說,顧問有時是第一個觀看作品並給予即時評論的角色,讓創作者預想作品可能如何被觀看與詮釋;有時是代表內部的報導者,透過文字或與語言搭起作...

Blogs

露天的鈕扣計畫

鈕扣計畫今年邁向第四年,卻也是首度的戶外演出。作為臺北藝術節的開幕場,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露天音樂台演出,是一個跨越性的突破。過去三年在誠品的演出,就如同大多數的舞蹈演出,多為觀舞的核心觀眾,到了戶外演出...

Blogs

製造幻象的藝術 ─《星光時刻》演出評論

「幻動」,正是劇團的名字,創立於2000年,帶著他們的行裝來到雷恩市的宏瑟黑藝文中心(Maison du Ronceray)落腳。結合滑稽古怪的趣味、操偶物件、音樂、魔術等等,調製成一獨特又多樣...

Blogs

三個男人和一間客廳 ─《星光時刻》演出評論

他們雜耍於馬戲藝術、默劇、爵士樂和戲劇之間,展現一種令人愉悅的天真。在《星光時刻》裡,幻動劇團的三位藝術家敢於表現一種絕妙的吹噓力道......

Blogs

瓦解日常的規律法則 ─幻動劇團的失常錯亂

原文刊載於《電報》(2007.11.21) 翻譯|周伶芝 週五晚上,幻動劇團為當地觀眾帶來一齣介於戲劇、音樂劇和馬戲之間的表演。 三個「零零散散」的人物,在台上面對一個佈景浮動、...

Blogs

3.5小時的戲劇旅途-《失竊的時光》

在每個人的故事之間,從對未來的幻想、或是臆想,從猜測間去躡手躡腳地活著,鋪造未來的人生,漠視了眼前自己身處的荒謬,360度的巨大旋轉風扇更替著不同的故事,卻又巧妙地將其揉雜成一團,每個人好似都為自己的...

12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