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工坊在臺北》三位藝術家相見歡

撰文|王健任

六月初,某個暴雨暫歇,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悶熱氣息的午後,我來到北投空場與《歐洲工坊在臺灣》的其中一名創作者洪儀庭碰面,她留著一頭俏麗短髮,講起話來輕聲細語,但談到創作,一言一語都流露出自信與從容。


洪儀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主修導演,在臺灣工作兩年,曾經擔任破報編輯,並於各雜誌、線上平台發表影評、劇評等文章,筆耕不殆。然而為了在劇場創作上更加精進,毅然決然前往法國國立高等戲劇學校取經,這一待就是四年。打從大學開始,儀庭在劇場上所關注的,便是如何在作品當中找出「語言」的音樂性。這語言不單指聲音,更包含肢體。劇本文字對她來說並不只是作為敘事的載體,更重要的,便是如何透過演員的表演來挖掘出動人的旋律,藉由全身四肢百節來傳達對於文本的感受,是一種相對抽象、而且高度感性的創作取向。

談到法國劇場發展的現況,儀庭發現他們特別重視自身歷史悠久的傳統。劇場尋常可見莫里哀、拉辛、克洛岱爾等人的作品,其中也有不少經典作品被發展定幕劇,在劇院中長期演出。法國古典文本習慣使用「亞歷山大語」來書寫創作,該語言與現行使用的法文語感截然不同。初到法國唸書之際,儀庭苦於面對法文這截然不同於中文的語言,同時還必須指導經驗豐富的演員完成創作,壓力之大可見一斑。但「亞歷山大語」那獨特、超脫於文本之上的音律感,卻反而刺激了當時還未熟習法語的儀庭,喚起了她在導戲時更多的想像,進而使得她更能夠專注於挖掘「戲劇」那超脫文本之外的意涵。

現在的她,跟其他六位導演伙伴一同在法國創立了”Collectif Open Source”,長期流連在各個不同場館以及藝術村,進行駐館、駐村創作。他們彼此相互砥礪,輪流擔綱主導者,嘗試各種創作主題,比如:記錄劇場、政治劇場、聯覺劇場等等。未來,她希望自己能夠在臺灣、法國兩地持續穩定地發表作品。


Chantiers d’Europe 2017主視覺 ©Théâtre de la Ville, France

由洪儀庭、陳成婷、里卡多.內維斯-內維斯三位性格截然不同的藝術工作者所共同創作的《歐洲工坊在臺北》,是法國巴黎市立劇院於今年的五月二日至二十四日之間舉辦的”Chantiers d’Europe”藝術節當中的其中一個節目。”Chantiers d’Europe”直譯成中文意思近似於「歐洲施工現場」,每年固定於夏天邀請來自歐洲各國的藝術家同台競演,藝術節期間每天晚上都有節目,熱鬧非凡,目標即是藉由藝術創作,促成歐洲各國之間的另類對話。洪儀庭三人則是在藝術節期間的駐巴黎市立劇院的藝術家,與其他受邀的作品不同,他們是唯一一組在藝術節期間推出「發展中」作品的團隊。「歐洲」是巴黎市立劇院所指定的課題,他們想要知道,當兩個臺灣人與一個葡萄牙人在巴黎相遇,以「歐洲」這塊土地為題將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這個作品在五月底於巴黎市立劇院進行第一階段呈現,頗受好評。本作實際上有個相當浪漫的副標題,名為”Îlesflottantes”(註1 ),中文即為《漂浮之島》。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歐洲」對他們三人而言就像是有著許許多多漂浮在空中的島嶼所組成的,上頭住著許多不同的人種、說著許多不同的語言,即使溝通並不容易,但還是可以強烈感受到眾人很努力的想要完成一個名為「歐洲」的個體。同時,在演出形式上則是藉由多個片段集合而成,相當於眾多形形色色的島嶼,最終還是共處於同一個世界,與標題遙相呼應。


《漂浮之島》(Îlesflottantes)已於今年五月在法國巴黎演出(演出影像截圖)©Théâtre de la Ville, France

本作是由三個導演、兩個演員共同創作而成,每個片段的風格也截然不同,看過巴黎首演的觀眾也紛紛表示他們相當喜歡多重形式同時被並置在舞台上的感覺。洪儀庭在自己主導的片段當中選用法國經典劇作《費德拉》的文本,試著用自己一介臺灣人的角度,來理解歐洲人如何面對自己那深厚的歷史傳統,對她而言,「歐洲」是一個龐大而且抽象的載體,劇場的可能性,便是得以超脫語言、肢體等限制,建立起互相理解的可能性;同樣出生臺灣的陳成婷,滯留歐洲的時間還比洪儀庭更久,臺灣、歐洲兩地的差異十分敏感,她將自己置於舞台上與另外兩位法國演員共演,演出沒有文本,純粹使用肢體以及影像來表現東方人與西方人的質感差異;來自葡萄牙的里卡多.內維斯-內維斯本身是劇作家,不同於兩位臺灣導演以肢體呈現見長,他的作品語言是最重要的一環,劇本筆觸生活感強、帶有淡淡詩意,幽默呈現歐洲人的日常生活。

《歐洲工坊在臺北》(副標題:漂浮之島)受邀來到臺北藝術節演出,三位創作者都下定決心要趁此機會將作品發展完成。洪儀庭認為,在臺灣演出這個作品意義非凡,這樣跨國集體創作的作品肯定能給臺灣觀眾帶來嶄新的觀點,提供另外一種理解歐洲的方式,那是截然不同於新聞、媒體所提供的資訊,是一種更劇場性、更直覺的觀看角度。這樣一個跨越種族、文化的作品,橫越了一萬公里來到這裡,身處臺北的我們最終將會感受到什麼?著實令人期待。

註1:Îlesflottantes是一種法國傳統點心,中文普遍譯為「雪花蛋」,又稱「漂浮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