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夯仔外ㄟ人愛看戲(2015.08.17)

撰文|賈亦珍

「妳不要跳舞,也不要編舞了,去賣雞排好了。」這是去年田孝慈做完一個製作後,《世紀當代舞團》藝術總監姚淑芬跟她說的話。

有趣的是,田孝慈自己也這麼覺得。

這話不是說田孝慈跳或編的舞一無是處,事實上,她是《世紀當代舞團》及《周先生與舞者們》的主力舞者之一,問題出在她在兩個舞團間過著規律及忙碌的生活,人變機械化了,腦袋也變鈍了,她覺得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盲目」的狀態。

「我一直想找出屬於我自己的身體語言。」她說:「我對自己有疑惑。」但過去的她有疑惑,卻沒有採取追求答案的行動。

這次藉著參與《世紀當代舞團》與澳洲的《Fragment 31》合作製作台北藝術節《雙城交鋒》的機會,田孝慈終於有機會走出她的「舒適圈」,在澳洲墨爾本跟澳洲藝術家工作了3週,給了她全新的感受。

「他們不會像我想東想西,畏畏縮縮。」田孝慈說:「他們專注於當下。」

澳洲的舞蹈很特別,跟美國或歐洲不一樣,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說:「澳洲舞蹈就像澳洲的無尾熊一樣,有自己獨特的語彙,很有特色。」這樣的獨特讓科班出身,習慣於美國式或歐洲式舞蹈的田孝慈來說,產生強烈的刺激,這樣的刺激就會改變她的創作想法。

事實上,不只田孝慈有這樣的感覺,另兩名台灣舞者李宗軒及吳郁嫺,以及3名澳洲舞者也都有同樣的體驗。

李宗軒左手肌腱炎讓他很苦惱,參與這個製作後,他原本的思考都在於如何編出不會用到左手的舞,「但在澳洲看到澳洲舞者那種對自己的態度,那種面對當下的態度,我的思考方向就改了。」他說:「現在我想的是如何好好使用我健康的右手。」至於左手的傷痛,他已不在意了。

李宗軒說:「所有的事在一瞬間合理化了。」



澳洲舞者的作品也將有很多台北的影子,娜塔莉在台北看到很多「Hello Kitty」的東西,已決定在作品裡加入這種粉紅色的元素,梅蘭妮對台北的熱印象深刻,所以,她會用吹風機在舞台上製造一些熱元素,例如,或許會用吹風機把巧克力融化掉。

台北藝術節這次台澳合作的《雙城交鋒》,可以用氣象學上的「鋒面」來形容,台灣與澳洲這兩種差異性很大的「氣團」遭遇,激烈地交鋒振盪,而形成一個充滿激情、變化多端的東西,像鋒面來時的天氣一樣。

或許,這就是它會很吸引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