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主視覺(楊朕 提供)。

提問者:臺北藝術節
受訪者:楊朕(《少數民族》編舞家)


關於《少數民族》,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不止是這是一檔值得一看的舞蹈節目,也想讓你深入瞭解創作者的概念與作品中隱藏的議題。臺北藝術節特別舉手發問,編舞家楊朕也親自回應了關於《少數民族》的提問。


Q:【革命遊戲】的概念,是在什麼樣的起源下誕生的?革命這兩個字,在這三個作品中,你想革命的方向,是什麼?

關於【革命遊戲】的概念,實際上是在現在這個「後革命」時期提出來的。

「革命」這個詞在中國當代歷史中有他特殊的意義,雖然嚴肅但你可以解釋它為「改造」或「創新」,而「遊戲」這個詞相對來說比較「輕鬆」和「戲謔」。我把「革命遊戲」進行重組,實際上是想嘗試在中國當代社會景觀與歷史革命遺產的嚴肅性和神聖性進行一次呈現、消解或創作。



【革命游戲】之一:《大膽往前走》劇照(楊朕 提供)。

【革命遊戲】的起源實際上是我開始做《大膽往前走》這部作品開始慢慢成型的。《大膽往前走》是討論關於中國當代社會中女性處境。當然在開始做這部作品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革命遊戲」這個概念。而是在這部作品演出完之後,一位社會學女博士寫了一片文章,裡面提到了「革命」與「遊戲」這些詞語,我看了覺得很有趣,就將它們重組,並思考。後來我開始做第二部《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部關於中國當代青年社會處境的作品。做第二部的時候,我對於「革命遊戲」的概念開始逐漸清晰。

「革命」的方向實際上有兩層意義,一是指「當下的中國社會問題」,二是指舞蹈的「革命」,在我的作品裡舞蹈本身就需要「革命」來完成,因為中國舞蹈的環境讓舞蹈神話了,所以在我作品裡舞蹈本身需要「改造」或是「反叛」。「遊戲」也有兩層意義,一指的是形式,二指的是態度。


【革命游戲】之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劇照(楊朕 提供)。


Q:《少數民族》這個舞作的創作概念是從何而起?

關於《少數民族》的概念,我更多的是以中國當代社會少數民族的社會處境出發,去討論關於它們現在自己的生活。本質上是對於身份認同與被認同,或人性之間的尊重與關懷。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也越來越清晰關於「地方」民族與「中央」民族這種複雜的關係和現實差距。

這部作品更多的是90後的少數民族,他們都有在北京學習的經歷,更多的體現他們與「中央」的這種關係。於此,《少數民族》的概念也越來越清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