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雨汝
 
島即劇場,乘馬戲遊
2019《消逝之島》的演出中,演員踩著高蹺,或者拎著形狀大小不一的立體裝置前行時,莫不像元宵節夜弄土地公的轎班,引著觀眾進入隊伍。這是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漫遊式劇場」,舞台在社子島的巷弄,觀眾跟著解說員步行,演員則穿梭其間。
這樣流動的觀與演,灼灼相映著地理上位於基隆河及淡水河行水區的社子島。臺北城內,卻如城外千里,近五十年的禁建圍出時間流的結界,令這座沙洲島成了臺北盆地裡的一尾舢舨,而FOCA製了把搖櫓,引觀客進入另一方視野。
製作人余岱融表示,2018「亞當計畫」中的《消逝之島的眾靈》屬前期研究發展計畫,旨在關注島上普遍存在的陰廟信仰,也指涉此地所有生命。不過,後來想讓作品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因此刪去眾靈二字。「消逝之島」一名來自於2017年田調時坤天亭廟方的描述:「在社子島還容易淹水的時候,如果站在陽明山往這邊看,整個島淹沒在水裡,好像消失了一樣。」
2019年於臺北藝術節「共想吧」呈現的《消逝之島》是FOCA跨界三部曲計畫第二部曲的正式製作,展露了以馬戲探討社會議題的企圖。如岱融所述,他們嘗試了馬戲進入城市公共空間演出的可能性,以及藝術總監暨《消逝之島》編導李宗軒說的:「挖掘馬戲和城市空間兩者間的關係。」
那麼,2020的《消逝之島》是否有不同面向?宗軒表示,2020的《消逝之島》是延續的,原本只關注被遺忘的神祇及信仰,現在多了人與人的關係;並將加入更完整的創作團隊,包括戲劇構作周伶芝和聲音設計黃思農,還有超寫實的物件裝置的新元素。
 
奪目新元素,理羅牌穿戴式雕塑
物件裝置的創意泉源來自菲律賓藝術家理羅.紐 (Leeroy New),這是FOCA延續去年和理羅第二次合作。岱融補述,理羅擅長用非典型裝置反映環境議題,他的裝置可以當作融入式、互動式的雕塑欣賞,也可以穿戴在演員身上或成為演出道具。「理羅很開放、很愛玩,也有很多鬼點子。他同時是執行力很強的藝術家,特別擅長手工製作,讓他的作品有很獨特的質感和很高的辨識度。」宗軒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理羅的適應力很強,並勇於嘗試。」
理羅.紐的作品多似自然界鮮豔無邊的有毒生物,呈現熱帶藤蔓、毛毛蟲和捕蠅草的質地,日常塑膠製品在他手中彷彿立體油彩,靜置物卻充滿動態,總能跟空間對話,將環境化為幻境。
 
緩緩落腳社子島
理羅的參與提供了觀看社子島的外緣角度,而對於從外來者變成局內人的FOCA成員,社子島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劇團當初落腳社子島是基於足夠的排練空間、可負擔的租金和不算太遠的距離等實際因素。日子久了,宗軒發現這裡有豐富的生態,劇團常有貓狗、螃蟹、鳥、昆蟲等動物造訪;岱融也說每天出入都是很特別的回憶,「每個地方都捨不得,像這棟鐵皮屋、會議室看出去的景色、居民緩步的移動、小麵攤油膩的桌面。」
冠廷則喜歡此地較慢的生活步調以及自然生態,亦令他想起小時候回爺爺家三合院過年的情景,「村里之間幾乎互相認識,還能清楚知道每戶家庭發生的事。這樣的親密感、人情味,還有我愛的三合院在社子島一樣存在著,我擔心在都市化的社會裡這些將會消失。」
 
居民共感,藝術入地生根
對於去年的演出,社子島居民也有所回饋。
冠廷憶及當地阿嬤途經演出現場時,詢問:「你們在幹嘛?」他沒有多加解釋,僅說是在呈現社子島的景象,兩位阿嬤討論了起來,說:「有啦有啦!有像我們這裡的樣子。房子、生活方式都是這樣,這些年輕人很厲害餒。」他原以為使用抽象肢體呈現,可能會讓對《消逝之島》理解限於藝術圈內或長期接觸藝術作品者,但並非如此。宗軒說,居民擁有最真實的在地生命經驗,有位老先生對於其中一段演員穿戴著裝置塞進狹小的窄巷的演出,立刻有所感悟:「這就是我們社子島的生活嘛!」
岱融更提到去年邀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的廖桂賢副教授和當地居民陳鴻筠先生分別擔任兩場演後座談的來賓,對作品都有很深的共鳴——陳鴻筠寫了一首詩給回應《消逝之島》;廖教授覺得安排觀眾要屈身穿過理羅設計的裝置,正如社子島的居民不得不低下身來,被迫穿越狹小的空間。
 
歷經三年反芻與再造
對於《消逝之島》是否有設定好的階段型發展,岱融表示起初並無太多期待和設定,事後分析的話,第一年主要讓馬戲的肢體傳達和理羅的藝術語言相遇,以社子島為主體開始對話;第二年將戶外場域作為舞台,讓社子島的建築和地景成為表演的一部份;今年則以去年為基礎,深化馬戲在城市空間演出的可能性,並轉化更多社子島不可見的特質至作品中。「希望藉此讓人們重新思考人和都市的關係,以及那些近在身旁卻被我們忽略的事物。」
岱融則提到創作的困難在於把看似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結合,如同用兩種語言在寫一篇文章。另外,戶外移動式演出時和居民的協調、報名及購票方式等都和慣常的劇場製作不同,對團隊來說很具挑戰性。
團員羅元陽認為透過此作的最大收穫是自己創作時,不再只用單一角度思考。「這也是我第一次用馬戲敘述社會議題,讓觀眾發現馬戲遠超乎想像。」
 
浮出檯面的消逝之島
要形容《消逝之島》,冠廷給了「亂中有序」一詞,並表示希望透過此劇重新檢視當下生存的社會,該如何保留早期美好的傳統及樣貌,且思考如何能在其中找到突破點,改善不足及醜陋處。
說「如履薄冰」的宗軒,則期待此作能讓更多人了解社子島的現狀。他認為今年的主題Super與《消逝之島》相符,同時提出思索:「人類一直在追求更進步、更便利的生活,但也因此需要具備更多的後天能力。真的追得完嗎?怎樣才是真正的進步?」
理羅為FOCA帶來新切入點,FOCA為社子島居民和觀眾提供異於以往的議題呈現,而社子島,一直以來都在為城市展示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