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載於 週刊編輯7月號 )
文/林均業 圖/徐家輝
他的田調從人著眼、接續鬼魂、最後升級為神,整個亞洲都是藝術家的田野。徐家輝打趣地說,從《軟機器》到《極黑之暗》到《超自然神樂乩》,像是一步一步往上爬。2011 年啟動的《軟機器》,採訪、蒐集亞洲 5 國的 84 位編舞家;後被土方巽的暗黑舞踏吸引,嘗試跟已故的強大鬼魂合作編舞《極黑之暗》;即將在 2020 臺北藝術節首演的《超自然神樂乩》又跟眾神明發生了什麼關係?
現居柏林的徐家輝,來自新加坡,18 歲進入肢體劇場(physical theater),後跟隨新加坡知名劇場導演王景生做了多年錄像;到英國充電進修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作品常以視覺發想,誰人知畢業後竟一頭栽進舞蹈圈。徐家輝既非典型的編舞家,也無法被簡單劃分到視覺藝術領域。「舞蹈、劇場跟觀眾很近,給我的反應最直接。」
《超自然神樂乩》與西伯利亞的祖靈「翁鋼」 和臺灣的「哪吒」異業合作 ,分成上下半場。前置作業的藝術家「神的田調」所謂何來?「這次是去拍攝各種儀式進行中的出神(Trance)狀態。」走遍印尼、越南、新加坡、西伯利亞和臺灣研究薩滿文化,徐家輝很好奇,為什麼人一但到達「Trance」的境界,就會被激發出一種超人類的能量。神的田調順風順水,動態捕捉儀器運轉流暢;不像此前調皮的土方巽靈魂,在巡演的兩年間,3D 建模的舞蹈家骨頭總是出現各種異樣轉動。
不過神的田調也難免有各種歪腰時刻。在薩滿與 Trance 經驗被販售的當代,徐家輝在貝加爾湖遇見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薩滿場景。第一個薩滿穿得像一個普通阿伯,在儀式上宰了一隻羊、灑了一些 vodka 即宣告完結;第二個薩滿則是對藝術家開價三百歐元。也許神明真的有保庇,在方方面面塞滿中國遊客的貝加爾湖,總算讓藝術家遇見心之所向,三、四十個穿戴完備的薩滿同時起乩。「當代薩滿跟國際藝術家蠻像的,韓國、西伯利亞的薩滿也會被邀請到義大利一起做另類療法的研討會。」這樣一層一層、矛盾的當代薩滿領悟,藝術家毫不遮掩,通通都放進作品裡。三種薩滿,一次滿足。
藝術家在〈超自然神樂乩:西伯利亞祖靈〉之中,使用動態捕捉,以「振動」(vibration)作為數位化薩滿之舞的研究起點。「如果我們把薩滿起乩數位化,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可以怎麼玩?」徐家輝發現,這種宗教儀式裡的「振動」,自因紐特人以降,已隨薩滿文化散佈到世界各處。
薩滿信仰與佛教、道教傳統共融。乩童與薩滿同源,起乩正是「Trance」的展現。徐家輝來到臺灣,最初跟著白沙屯媽祖遶境,進香儀式由三太子打先鋒。藝術家到了臺南麻豆宮,才發現三太子的代言人真是百百種,從八十歲到八歲,大媽與辣妹都有。
三月起就被疫情釘在臺灣的徐家輝,一不小心就陷入 youtube 的宮廟黑洞世界裡,「臺灣的宮廟超自由、超八點檔,有一天我醒來看到直播,一個懷孕八個月的『辣妹乩身』在起乩,啊為什麼你懷孕八個月還要起乩???」被震懾的藝術家同時也被啟發,「如果用辣妹的舞蹈動作去起駕會是什麼效果?」
〈超自然神樂乩:寶島三太子〉有徐嘉輝從眾多三太子代言人裡提練出的三種敘事,三個舞者將做截然不同的呈現:有網美舞蹈老師、有健身教練、有辣妹變裝皇后。面對太難超越的臺灣廟會文化奇觀,藝術家藉 3D 虛擬實境引領觀眾來到未來的世界;後疫情時代,人類失去與神明溝通的能力,神像被遺棄。一百年後的仿生人薩滿(android shaman),即將在世界末日的 福爾摩沙 神像墳場之中尋找神。《超自然神樂乩》的表演框架圍繞著三層次世界觀:現實(reality)、超現實(hyper reality)、平行現實(alternate reality)。
從多方角度去採集神,對藝術家而言,神究竟是什麼?「原本以為西伯利亞的神是大自然、動物化的神,但我去貝加爾湖的時候,找到他們的主神,神已經是一座被擬人化的雕像,手裡還抓了一隻魚。」無論是巫術還是主流宗教,最後常常是相互混血、殊途同歸。神如何被展示跟身後的政治與文化脫不了關係。「我最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為新加坡的不自由導致我一直在尋找自由。在新加坡,政府可以說你的作品是錯的,藝術家不能批評政權,但政府不可以說你的神是錯的。新加坡的宗教工作者可能比藝術家更自由。」以虛擬實境、動態捕捉去紀錄神明編舞只是徐家輝的切入點,藝術家在意的一直是那些從主流文化裡隱身的,「邊緣社群的存在即是一種對『當下』的抵抗;邊緣化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反抗一些什麼。」只要朝向這些被擠壓的「邊緣」去挖掘,還會有很多浮上水面的東西,是我們原來沒有看到的。
文/林均業 圖/徐家輝
他的田調從人著眼、接續鬼魂、最後升級為神,整個亞洲都是藝術家的田野。徐家輝打趣地說,從《軟機器》到《極黑之暗》到《超自然神樂乩》,像是一步一步往上爬。2011 年啟動的《軟機器》,採訪、蒐集亞洲 5 國的 84 位編舞家;後被土方巽的暗黑舞踏吸引,嘗試跟已故的強大鬼魂合作編舞《極黑之暗》;即將在 2020 臺北藝術節首演的《超自然神樂乩》又跟眾神明發生了什麼關係?
現居柏林的徐家輝,來自新加坡,18 歲進入肢體劇場(physical theater),後跟隨新加坡知名劇場導演王景生做了多年錄像;到英國充電進修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作品常以視覺發想,誰人知畢業後竟一頭栽進舞蹈圈。徐家輝既非典型的編舞家,也無法被簡單劃分到視覺藝術領域。「舞蹈、劇場跟觀眾很近,給我的反應最直接。」
《超自然神樂乩》與西伯利亞的祖靈「翁鋼」 和臺灣的「哪吒」異業合作 ,分成上下半場。前置作業的藝術家「神的田調」所謂何來?「這次是去拍攝各種儀式進行中的出神(Trance)狀態。」走遍印尼、越南、新加坡、西伯利亞和臺灣研究薩滿文化,徐家輝很好奇,為什麼人一但到達「Trance」的境界,就會被激發出一種超人類的能量。神的田調順風順水,動態捕捉儀器運轉流暢;不像此前調皮的土方巽靈魂,在巡演的兩年間,3D 建模的舞蹈家骨頭總是出現各種異樣轉動。
不過神的田調也難免有各種歪腰時刻。在薩滿與 Trance 經驗被販售的當代,徐家輝在貝加爾湖遇見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薩滿場景。第一個薩滿穿得像一個普通阿伯,在儀式上宰了一隻羊、灑了一些 vodka 即宣告完結;第二個薩滿則是對藝術家開價三百歐元。也許神明真的有保庇,在方方面面塞滿中國遊客的貝加爾湖,總算讓藝術家遇見心之所向,三、四十個穿戴完備的薩滿同時起乩。「當代薩滿跟國際藝術家蠻像的,韓國、西伯利亞的薩滿也會被邀請到義大利一起做另類療法的研討會。」這樣一層一層、矛盾的當代薩滿領悟,藝術家毫不遮掩,通通都放進作品裡。三種薩滿,一次滿足。
藝術家在〈超自然神樂乩:西伯利亞祖靈〉之中,使用動態捕捉,以「振動」(vibration)作為數位化薩滿之舞的研究起點。「如果我們把薩滿起乩數位化,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可以怎麼玩?」徐家輝發現,這種宗教儀式裡的「振動」,自因紐特人以降,已隨薩滿文化散佈到世界各處。
薩滿信仰與佛教、道教傳統共融。乩童與薩滿同源,起乩正是「Trance」的展現。徐家輝來到臺灣,最初跟著白沙屯媽祖遶境,進香儀式由三太子打先鋒。藝術家到了臺南麻豆宮,才發現三太子的代言人真是百百種,從八十歲到八歲,大媽與辣妹都有。
三月起就被疫情釘在臺灣的徐家輝,一不小心就陷入 youtube 的宮廟黑洞世界裡,「臺灣的宮廟超自由、超八點檔,有一天我醒來看到直播,一個懷孕八個月的『辣妹乩身』在起乩,啊為什麼你懷孕八個月還要起乩???」被震懾的藝術家同時也被啟發,「如果用辣妹的舞蹈動作去起駕會是什麼效果?」
〈超自然神樂乩:寶島三太子〉有徐嘉輝從眾多三太子代言人裡提練出的三種敘事,三個舞者將做截然不同的呈現:有網美舞蹈老師、有健身教練、有辣妹變裝皇后。面對太難超越的臺灣廟會文化奇觀,藝術家藉 3D 虛擬實境引領觀眾來到未來的世界;後疫情時代,人類失去與神明溝通的能力,神像被遺棄。一百年後的仿生人薩滿(android shaman),即將在世界末日的 福爾摩沙 神像墳場之中尋找神。《超自然神樂乩》的表演框架圍繞著三層次世界觀:現實(reality)、超現實(hyper reality)、平行現實(alternate reality)。
從多方角度去採集神,對藝術家而言,神究竟是什麼?「原本以為西伯利亞的神是大自然、動物化的神,但我去貝加爾湖的時候,找到他們的主神,神已經是一座被擬人化的雕像,手裡還抓了一隻魚。」無論是巫術還是主流宗教,最後常常是相互混血、殊途同歸。神如何被展示跟身後的政治與文化脫不了關係。「我最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為新加坡的不自由導致我一直在尋找自由。在新加坡,政府可以說你的作品是錯的,藝術家不能批評政權,但政府不可以說你的神是錯的。新加坡的宗教工作者可能比藝術家更自由。」以虛擬實境、動態捕捉去紀錄神明編舞只是徐家輝的切入點,藝術家在意的一直是那些從主流文化裡隱身的,「邊緣社群的存在即是一種對『當下』的抵抗;邊緣化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反抗一些什麼。」只要朝向這些被擠壓的「邊緣」去挖掘,還會有很多浮上水面的東西,是我們原來沒有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