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富權
“藉著提問發掘新事物是藝術的功能,透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則是劇場未來的希望”
這張照片攝於台北清真寺,日期是2018年4月30日星期天,當天是清真寺58週年慶。在台灣這座最古老的清真寺院裡,我很好奇這個少數團體身處在以臺灣人為主的社會裡是什麼感覺。我看到印度人、土耳其人、印尼人、非洲人以及中亞人齊聚一堂,儘管國籍與文化差異明顯可見,相同的信仰卻讓他們走在一起。這場獨特的聚會充分顯示他們的多元與彼此共通:「一與多」在此共存無礙。
禮拜殿前方來了一家四個人擺姿勢拍照,我被這個新疆小家庭嚇了一跳,以為他們遠道而來。不過,後來我就發現他們其實是台北人,身上的服裝是向清真寺借來的。那個家庭的太太在附近大學讀書時經常從清真寺經過,因此決定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帶著先生和兩個兒子到這裡參觀、看展、聽演講,認識伊斯蘭文化。藉著提問發掘新事物是藝術的功能;透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則是劇場未來的希望。
我們應該牢記,同理並尊重他人的感受關係著人類的存亡,不能為了追求進步,或出於恐懼、無知、批判,丟下別人不管。身為一個住在台北的外國人,同時也是策展人的我,認為自己能有福氣來到這裡,全因這是個樂於探索、擁抱、投資藝術與民主的文明社會。「群聚」是我此次的主題,將聚焦台北市民的藝術公民素養,這無疑是第二十屆臺北藝術節的一大重點,我將持續呈現台北及其市民的各種美好風貌。
“藉著提問發掘新事物是藝術的功能,透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則是劇場未來的希望”

這張照片攝於台北清真寺,日期是2018年4月30日星期天,當天是清真寺58週年慶。在台灣這座最古老的清真寺院裡,我很好奇這個少數團體身處在以臺灣人為主的社會裡是什麼感覺。我看到印度人、土耳其人、印尼人、非洲人以及中亞人齊聚一堂,儘管國籍與文化差異明顯可見,相同的信仰卻讓他們走在一起。這場獨特的聚會充分顯示他們的多元與彼此共通:「一與多」在此共存無礙。
禮拜殿前方來了一家四個人擺姿勢拍照,我被這個新疆小家庭嚇了一跳,以為他們遠道而來。不過,後來我就發現他們其實是台北人,身上的服裝是向清真寺借來的。那個家庭的太太在附近大學讀書時經常從清真寺經過,因此決定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帶著先生和兩個兒子到這裡參觀、看展、聽演講,認識伊斯蘭文化。藉著提問發掘新事物是藝術的功能;透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則是劇場未來的希望。
我們應該牢記,同理並尊重他人的感受關係著人類的存亡,不能為了追求進步,或出於恐懼、無知、批判,丟下別人不管。身為一個住在台北的外國人,同時也是策展人的我,認為自己能有福氣來到這裡,全因這是個樂於探索、擁抱、投資藝術與民主的文明社會。「群聚」是我此次的主題,將聚焦台北市民的藝術公民素養,這無疑是第二十屆臺北藝術節的一大重點,我將持續呈現台北及其市民的各種美好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