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歇‧克朗淳舞團
(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
(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
No. 60
「在泰國傳統舞蹈 ──箜舞(Khon)中,身體有五十九個動作。而我們將創建第六十號。」這是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最溫柔的反叛。
泰國傳統舞蹈被視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其中箜舞更背負著不容質疑的訓練教規與意識型態,傳統訓練下,舞者必須以強記死背的方式去複製五十九個動作直到分毫不差的完美狀態。但是,舞與跳它的人之間,又該有著怎麼樣的關係呢?從過去到此刻,「傳統」面臨到它的承接者們以代代不同的觀念思考自身,於是承接者的樣貌變了,落在其中的傳統,也將因此變身。
皮歇・克朗淳以兩個關鍵的提問「我是誰?」、「我的舞是什麼?」,以「解構」來「建構」傳統在當代的新生。 歷經二十多年, 他剖析箜舞中的五十九個基本動作跟服裝系統,在反覆辯證與實作中將其分類為六大原則,並以手繪的舞譜和筆記加以呈現,藉此,年輕一代的舞者便有足夠的資訊可以理性透析,找到學習傳統舞的思想著力點,而在傳統的精神骨幹之上,生長出擁有個體思維形狀的枝枒。叛逆有時是為了活起來,而人的鮮活,便是藝術的彰顯。
《No. 60》一作揭露了學院訓練體系的嚴密,但同時也展現了解構後的即興,兩者相生,將傳統與創新的糾結,纏繞成一縷新的意念,在持續流動的反身檢視中,合舞成一場再忠實不過的繼承與交流。
皮歇‧克朗淳舞團
(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

藝術家
泰國 | 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
皮歇.克朗淳在作品中結合傳統泰國古典舞蹈語彙與當代表現,同時保有傳統既有的心性與智慧。他自16歲起接受箜舞(Khon,泰國古典宮廷面具歌舞)訓練,師事技藝頂尖的泰國箜舞大師柴佑.庫馬尼(Chaiyot Khummanee)。在過去的十五年間,皮歇也因其致力於「箜舞當代化」的發展,而在泰國國內遭受不少非議。然而,他持續參與北美、亞洲與歐洲等地舉辦的跨文化表演藝術節,在多年努力下,得到不少國際大獎肯定:2008年12月9日,歐洲文化基金會的ECF Princess Margriet多元文化獎,此獎設立是為表揚多元文化領域之藝術家與思想家如何協助對抗因「他者」而生的恐懼與輕蔑所做的努力。 2012年,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與文學勳章,肯定其在法國、泰國甚至全世界的文化影響。 2014年4月,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約翰·洛克菲勒三世獎( John D. Rockefeller 3rd Award),此獎專為來自亞洲或美國之人士所設立,表彰個人為亞洲視覺藝術或表演藝術之國際交流、實踐或研究項目帶來的傑出貢獻。
製作團隊
藝術總監、編舞、舞者│皮歇・克朗淳
舞者│Kornkarn Rungsawang
舞者│Kornkarn Rungsawang
電腦動畫設計│Jaturakorn Pinpech
音樂暨音效設計│ Zai Tang
舞台概念暨燈光設計│ 曾睿琁
戲劇構作│鄧富權
製作人暨團務經理│ Sojirat Singholka
製作經理│Cindy Yeong
委託製作暨共同製作 |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委託製作暨共同製作 |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共同製作|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日本橫濱表演藝術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