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OCT202016

溫柔的殘酷劇場——評《龍之憂鬱》

雖然在視覺上戲對觀眾植入了如此具有人造感的第一印象,《龍之憂鬱》的開場可以說是具有自然主義精神,大膽地讓幾個長髮男子在車內吃洋芋片、喝酒、放音樂,除了一段讓他們玩龍布偶的橋段之外,其他時間便是靠著品味...

OCT182016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下)

從各個呈現作品來看,「紀錄劇場」作為一種創作形式,重點在於引用的素材內容的「真實性」及「歷史感」。題材內容大至時代環境,小至個人成長經歷的探究皆可入題,端看創作者關注的面向為何。

OCT172016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上)

「紀錄劇場」此一創作形式與一般戲劇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必須經過大量的資料蒐集、田野調查累積大量創作素材,並特重選取素材的「真實性」,再經由創作者的重新揀選、拼貼過後置於舞台上進行呈現。「紀錄劇場」在於...

OCT122016

【評論】關於紀錄劇場Ⅰ:虛實辯證《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主講者Christine不曾直接定義紀錄劇場,因為紀錄劇場並非始於一種既定的劇場形式,而是因應時代的劇變而發展出的紛雜現象。工作坊也鮮少談論什麼「不是」紀錄劇場工作坊,因為...

OCT062016

搖滾樂、錄像與行為藝術的跨域獨角戲
2016臺北藝術節《中性》交織性別辯證

主角以雌雄莫辨的形像,讓雙性同體者的故事交錯於電子、搖滾樂、多媒體與強烈閃爍霓虹中,不斷地自我詰問,行為表演大膽跨越性別的想像疆界,讓觀眾被催眠、被震撼住。希薇亞以豐沛能量的肢體展現和詩意的獨白,讓演...

OCT052016

《歐洲聯結》王詩淳專訪:演員,用身體為世界搭一座橋

王詩淳:「演員使用的是「自己」去傳達這個角色、劇本想傳遞的訊息,所以其實我們就像是信差、使者的工作。在創作者或是藝術家以及觀眾之間,搭起這一個溝通的橋樑,然後同時也感受觀眾的回饋。」

OCT042016

《歐洲聯結》法國排練筆記:好奇殺死貓

以臺灣演員為主,法國演員為輔的中文版,跟以法國演員為主,臺灣演員為輔的法文版,這兩道大菜,接下來兩個禮拜就看導演如何料理。究竟是互相融合產生更多化學變化,還是各自獨立,私下暗自爭奇奪艷?

OCT032016

《歐洲聯結》法國排練筆記:強尼戴普是救星!

法國的酒會真的十分「酒」,現場只有一種綠色的酒精飲料以及一些小泡芙。還好遇上了一個會吹薩克斯風的「強尼戴普」找我們聊天,解救了三個要昏死的台灣人。

SEP292016

《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
從「雜技馬蓋仙」的概念出發,把日常生活物件變身為雜技演員

這是一個「雜技馬蓋仙」的概念,也就是讓雜技演員根據他自己對雜技的了解及技能,從這些日常生活用品中,發掘出新型態的雜技表演形式,就好像你在家裡閒來無事,拿著家裡日常用的這些小玩意兒玩一樣,玩的方法看起來...

SEP282016

北藝術節秒殺團隊 甘蒂尼雜技團二度訪臺
2016年以雜技與芭蕾繪出《4x4瞬間建築》的絕美景象

8位演出者於舞臺上一字排開,拋接橫越在舞臺空中的圓球、圓環、棍棒,芭蕾舞者輕巧地穿越其中,不停變換的舞步交織其中,讓人分不清雜耍與舞蹈的界線,瞬間奇觀是光影暫留下的美麗建築,在驚險屏息之際,他們做了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