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城市》劇照。

文字|王健任

在本屆臺北藝術節的諸多節目當中,最神秘、迴響也最熱烈的,當屬因其特殊的「城市漫遊」形式引發戲迷矚目的《遙感城市》了。像這樣一個非傳統劇場形式的作品究竟該從何開始著手?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的導演史蒂芬.凱吉 (Stefan Kaegi)隨著《遙感城市》來台,並且以《如何表演城市與日常生活》為題目舉行了一場講座,令人得以一窺里米尼記錄劇團那打破尋常觀演關係的創作手法。


早在幾年前,臺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就有意邀請里米尼劇團來台演出。在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之下,直到今年方能成行。最初邀演的節目並非《遙感城市》,而是里米尼紀錄劇團已經於諸多國家演出製作過的《百分百城市》,這個計畫現有德國柏林、韓國光州、澳洲墨爾本等各種版本。該計畫構想源自於10年前,史蒂芬.凱吉自承他們團隊對於如何在劇場呈現「真實」這件事相當著迷,總是嘗試尋找各種不同的形式,好在舞台上呈現現實世界當中的普遍性樣貌。


《如何表演城市與日常生活》講座現場,導演史蒂芬.凱吉分享作品《百分百光州》。

首先以《百分百光州》(100% Gwangju為例,該作品的呈現非常直觀,首先舞台上就是會有100名表演者,但跟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這100名表演者都是從當地募集而來的素人,而且他們的組成更是隨著事前的調查而來,好比說,光州的人口組成男性佔49%,女性佔51%,則舞台上就會有49位男性,51位女性;在當地韓國人佔99%,外國人只佔1%,在舞台上也就呈現了相同的比例,當然,同時也必須符合其他當地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居住地、人種各種不同的組成比例,也因為條件會越來越嚴苛,所以尋找這100位表演者的過程越到後期,自然也就越發地困難。

100% Gwangju | Helgard Haug / Stefan Kaegi / Daniel Wetzel (with english subtitles) from Rimini Protokoll on Vimeo.

演出過程中會由每個人輪流上台自我介紹,並且由一個人帶出另外一個人,自然形成一個都市生活的人際網絡。藉由這樣的形式,台下的觀眾便能夠見微知著的一窺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的樣貌。此外,團隊也會準備各種各樣的問題,讓這些素人得以在舞台上呈現出光州的日常生活形態,這些問題也會隨著不同城市、文化而有所差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問題在某些國家或許不成問題,但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或許就是禁忌,團隊也會因地制宜的將舞台轉暗,好讓表演者們可以安心的秀出自己心中真正的答案。在舞台上發生的提問,有些是團隊事先就已經準備好,於各國巡迴時共通會有的提問,也有在製作初期,於當地進行田野調查以及工作坊之後,針對特定城市所設計的問題。《百分百城市》整個計畫過程往往需歷經數個月,並且要與當地的藝術家密切合作方能完成。



不同於《百分百城市》那樣龐大的規模,《歐洲就是你家》"Home Visit: Europe"的場域則是限定發生在某一個人的家裡。該作品是讓想參與計畫的素人主動提出申請,團隊便進駐其中,由主人自己邀請2位友人,再額外公開售出12張票券,也就是包含主人在內,一次演出僅會有15個參與者而已。這個作品就很像是邀請朋友到家中一同玩桌遊的感覺,團隊會設定各種跟當地城市、歐洲整體有關的問題,最後則是按照每個人獲得的積分比例來分食一個現烤的大蛋糕。這個作品想要討論的內容是十分政治性的,試著想要呈現所謂的歐盟並不是一個中心穩固的巨大共同體,它的最小單位正是由歐洲當地的每一個人的家所建構而成。要知道,歐洲人的家庭空間對他們而言是十分私密的,並不若美國人那樣對於舉辦家庭派對習以為常。讓眾多不熟識的人進到家中,彼此分享政治、或是很私密的想法,對於歐洲人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形式。


Call Cutta in a Box – Ein interkontinentales Telefonstück | Haug / Kaegi / Wetzel from Rimini Protokoll on Vimeo.

另外一個作品"Call Cutta in a Box",則是反應了德國許多電話客服人員都是印度人的現實(好比臺灣客服電話有一定程度比例會被轉接到中國大陸一樣)。演出首先邀請參與者進入一個小房間當中,然後讓他們撥打一通連接到印度某個巨大的電話客服中心,與電話客服人員進行視訊對談,他們會分享彼此的生活,參與者也會慢慢的瞭解到,原來每一通客服電話的對面,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當自己在歐洲這塊土地上過著某種舒適的中產階級式的生活時,千里之遙的海外也有一群人,他們的學經歷甚至不比你差勁,但他們每一天的工作,就是在一個巨大的盒子當中回答來自德國的各種疑難雜症。


《遙感城市》劇照。

史蒂芬.凱吉再次強調,他的興趣簡單來說就是追求真實,也因此他從學校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其實是記者。但在他的定義裡頭,所謂的記者,不過就是編輯真實的工作,他感覺自己想要的不僅於此,遂離開報導的產業,轉而投入劇場工作之中。此次來台演出的《遙感城市》,便是以一種人工的角度重新看待人類的行為,文本內容討論的是電腦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的同時,也無形中幫我們下了更多的決定。若將里米尼記錄劇團的計畫一字排開來看,不難發現他們團隊創作的準則,便是一種將參與者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顛覆的過程,也是一種觀點的置換。除此之外,里米尼記錄劇團也很擅於將一些「不是這麼厲害的技術」包裝的非常高科技,而且又兼具娛樂性,讓觀眾在參與計畫的同時,不僅覺得新奇有趣,也同時學著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個世界的另外一種「真實」,這也讓他們團隊成為各國競相邀約的熱門對象,不禁讓人期待他們下次是否有機會帶著其他更有意思的計畫來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