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劇照|黑眼睛跨劇團提供
撰文|張雅淳
時間:2016.07.19
地點:信義學堂
講者:黃連煜(創作歌手,臺灣音樂製作人)
鴻鴻(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主持人:耿一偉(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骨子裡秉持著自身客家文化傳統,但音樂總是讓人耳朵一亮的跨時代,臺灣客家搖滾詩人黃連煜與劇場導演鴻鴻,首度在臺北藝術節推出史無前例新作《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從百年前的白話文學先驅黃遵憲視角來看今日臺灣,他們也在專題講座中,從早期生活經驗出發,為觀眾講述創作歷程。
危機就是轉機,都到谷底了就豁出去了!
黃連煜在走上音樂路初期,就已是以客語入歌。曾歷經多種工作,最後自己開立工廠,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虧損兩百萬倒閉,這個打擊令自小功課都名列前茅、自信滿滿的黃連煜重重摔了一跤,甚至背上債務。然而就是在這時候,黃連煜毅然走上從小魂牽夢縈的音樂路。
一位觀眾大膽舉手發問了:「在公司倒了,還負債兩百萬的狀況下,一般人都是想去工作還錢,怎麼還會想做音樂呢?」主持人耿一偉藝術總監也附和到:「對啊,這也是我很疑惑的地方耶。」
「人就是在這種谷底的時候,反而會想就豁出去了嘛。反正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嘛!」談起這段過往,黃連煜不改幽默本性的回應,惹得全場哈哈大笑。
「其實我小時候家裡就是音樂的環境,雖然家裡窮,沒有錢可以培養去學音樂,但我自己就是很愛聽音樂,大人聽什麼我就跟著聽,我阿姨聽英文歌,我舅舅聽日本歌,我媽媽聽國語,我阿公唱山歌,我都非常喜歡。」國中時更因成績優良加入樂隊,在對音樂的強烈求知慾驅使下,在樂隊裡學遍了所有樂器。長大後雖然沒有直接走上音樂路,但閒暇之餘仍是不止息的創作。歷經工廠倒閉的關卡後,黃連煜執意重拾音樂的夢想,從錄音室的學徒做起,並以自身的觀察力學習唱片製作的過程。

〈我手寫我口.我口歌我心──談客家搖滾樂創作〉講座現場,黃連煜分享音樂創作歷程。(攝:臺北藝術節)
在這個時期,黃連煜因緣際會在酒吧遇見了陳昇,鼓起勇氣毛遂自薦。
「陳昇原本旁邊坐著妹,但我不管,還是去向他自我介紹。他問我是做什麼音樂的,我說是做『很不錯的』,他覺得這個人倒是很有意思嘛,於是叫我去他工作室。」黃連煜還記得帶著demo到陳昇辦公室的下午,陳昇把自己的作品一首接一首的聽完,在慵懶昏黃的夕陽下抽著菸不發一語,黃連煜突然害怕起自己是不是要挨罵了,正緊張時,沒想到陳昇重重一拍大腿,大喊:「這就是我要的音樂!」嚇了他好大一跳。「新寶島康樂隊」於焉成立。

白話運動先驅穿越百年 見證民主化的真實樣貌
在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的牽線下,鴻鴻與黃連煜的合作展開了,藝術節中有了客家文化的表演作品。兩人討論起對彼此文化及藝術領域能夠產生共鳴的部分,「黃遵憲」這號人物躍然而出。
黃連煜曾為了客家山歌的采風而到中國客家聚落,進而造訪黃遵憲的故居,對這位同為客家人的清代文人印象深刻;鴻鴻更提出黃遵憲詩作中的具有強烈現代感的特點:「他的詩具有現代題材、現代思想,對詩的主張更是現代。」
黃遵憲才華出眾,不但是詩人,更是外交官、媒體人,曾經辦學,更建立現代中國警政制度,在派駐日本時,對日本明治維新的觀察經驗更被光緒皇帝賞識,成為戊戌變法的重要顧問。對黃遵憲而言,他生活中的所有現代經驗——包括火車、電報等,通通可以入詩,並寫下「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的詩句,更成為日後白話文運動的圭臬。黃連煜對這一點頗有共鳴:「我們今天創作的音樂,日後也會變成所謂的傳統客家歌謠。」

〈我手寫我口.我口歌我心──談客家搖滾樂創作〉講座現場,鴻鴻解析晚清詩人黃遵憲的詩作。(攝:臺北藝術節)
劇名《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即是結合了黃遵憲的詩句「我是東西南北人」及黃連煜的作品《Banana》而成。然而,以晚清詩人為主角的作品,又怎麼會跟搖滾樂扯上關係?
極具創意與巧思的創作團隊,決定讓黃遵憲穿越百年時空,來到現代的臺北。百年前的黃遵憲,努力推動現代化與革新,是那個時代的革命家;當他來到當代的臺北,見證他所推動與嚮往的一切在臺灣得以實現,讓人忍不住想問:「遵憲,你怎麼看?」飾演黃遵憲的黃煜連,在劇中也十分巧妙地以黃遵憲的身份扮演黃連煜,在真真假假的角色扮演之間,黃遵憲的詩與黃連煜的歌成為串連整個故事的重要連結。
黃連煜也在現場讓觀眾搶先試聽劇中多首曲目,其中《Banana》充滿藍調、雷鬼的曲風,靈感亦是來自生活時事,因為自己的兒子很喜歡去海邊,當時又有香蕉賣不出去的新聞,便寫下這首歌,描述一個喜歡去海邊玩的小朋友,因為去海邊可以吃很多的香蕉。而客家話、童心逗趣的內容及雷鬼曲風的結合天衣無縫,讓人會心一笑。
而對於這次的合作,鴻鴻表示在構思的初期即去聽了黃連煜的Live演出,非常驚艷於黃連煜的舞台魅力,尤其音樂更是讓他感動不已。黃連煜的所有創作都講述著生命經驗,非常真實,卻也能夠扣合著劇情的主軸,甚至遙遙扣合呼應黃遵憲的生命歷程。黃連煜也透露,原本對於自己的音樂是否適合這次的劇作比較沒有信心,但看了鴻鴻的劇本後越看越喜歡,也期待這次的呈現。

《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劇照|黑眼睛跨劇團提供
鴻鴻希望這部戲不只是一個理念,而是透過聲色之娛,從潛意識去打動觀眾。在劇場裡,鴻鴻更企圖紮根在地精神,整合舞台上的音樂及動畫,讓觀眾享受故事,更進一步喜愛上迷人的客家話。雖然在劇場裡的時空是百年前的時代,以及連接著不知何時的未來臺灣,但這部戲與現實生活是相通的,劇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扣合著現代臺灣人的願望與渴望,或許觀眾走出劇場後,會突然喜愛上所處的真實世界,更相信觀眾能夠從《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之中找到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