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大導演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長達8個半小時的鉅作《眾聲喧嘩》(Lipsynch),曾於2010年應臺北藝術節邀請來臺演出。全劇以尋找認同為主題,勒帕吉將聲音與最拿手的舞台裝置、流動場景及影像巧思並用,在劇場裡呈現具未來感的生命巨流河,九段動人的生命故事,讓你笑,讓你哭,讓你目不暇給,又讚歎不已。飾演男主角「傑若米」的瑞克.米勒在記者會上提醒觀眾,觀戲過程一定會隨著劇中角色情緒起伏,因此請觀眾絕對自備面紙拭淚。
有「現代達文西」之稱的加拿大導演羅伯.勒帕吉,以突破自我的實驗精神,格局與戲感兼顧、令人動容又不失娛樂性的劇場風格著稱。多年來,他一直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英國倫敦巴比肯中心及澳洲雪梨國際藝術節等全球重要劇場和藝術節爭取合作的對象;太陽馬戲團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駐地演出的《Ka》,被認為是該團最棒的作品,正是由勒帕吉執導。
亞洲首演第一站 見證勒帕吉劇場魅力
《眾聲喧嘩》於2007年在英國首演後,國際間佳評和邀演不斷,臺北成為亞洲首演第一站,於2010年在城市舞台推出,與臺北藝術節共同見證勒帕吉和他創立的「機器神」(ExMachina)所展現的劇場魅力。
這是勒帕吉成功實驗的全新聲音秀。全劇由機艙裡的嬰兒啼哭揭開序幕,這劃破寂靜的哭聲,是小生命誕生於世的宣告,也揭露了懷抱他的母親氣絕身亡的殘酷事實。衝擊強烈的畫面,將震撼中的觀眾,引入接下來近9小時的演出,高潮迭起的劇情,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美感和張力,又糾結在一起。
九位演員運用英、法、西、德四種語言,透過爵士演唱、錄音軌、對嘴歌聲、超自然聲音和語言治療等聲音元素,講述親情、認同、自我追尋、人口販售等看似獨立實則彼此牽繫的生命故事。從機艙到診療室、配音間、餐廳、二手書店……,場景快速轉化間,舞台上歷經70年,走過三大洲,讓觀眾見識到這位80年代後國際最重要的劇場導演、場景魔術師及故事編造者,獨特的創意,和深厚的功力。
與導演羅伯.勒帕吉合作多年的演員瑞克.米勒提到勒帕吉看似自大狂妄,永遠在夢想別人所無法想像的創意,但與演員、技術團隊工作過程中,勒帕吉卻是一位謙虛求知,不怕被指正的導演,因此贏得演員口中所稱「無人能比的創意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