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一場「詩意」的《雨季》-專訪楊景翔

滴滴答答的雨聲吵醒沉睡的人們,濕熱的天氣令人愁悶,這《雨季》從德國而來,在臺灣落下,這場「雨」究竟對台灣的觀眾有如何特殊的意義?讓我們一起聽聽楊景翔述說這場《雨季》的開始。

Blogs

【FLiPER MAG專欄】當機器人走進舞臺,成為演員時‧‧‧‧‧‧

有沒有想過,機器人是從什麼時候進入我們的生活?回到歐洲18世紀的工業革命,就注定了機器取代人力的未來趨勢。而要說起對機器人的執著,日本絕對是第一把交椅,許多人童年時的第一本漫畫,就是哆啦 A 夢...

Blogs

語言的輕重《雨季》

試著在一個最平常、最通俗的故事情節中,藉著文字語言變化新意,甚至運用各種劇場元素來成就語言的份量。在這輕盈卻重要的耐人尋味中,也讓我們這些不願放棄文字的人,繼續對舞台上所說出口的話,懷抱著希望。...

Blogs

淬煉表演與舞台間「不安的交融」

克里根堡曾表示「舞台空間決定了一切」,更確切地說,「舞台空間決定了百分之八十的表演形式。」然而,這不意味,他漠視演員,反之,正因為,他的戲很強調肢體表現力,因此,舞台空間,不管是出自誰手,他都要求要挑...

Blogs

文本、表演、科技當機器人走進當代劇場 ─清華大學講座側記

《三姊妹》在2013年演出結束,平田織佐(オリザ)將在今年準備《蛻變》。日本青年團劇團今年以《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為主軸,談論「機器人」走進劇場後,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同時探討「機器人」走進...

Blogs

猛鬼公車上的解謎遊戲《夏日微涼夜話3─Stop!巴士》

整體而言,故事情節的推進與解謎全部都能夠流暢的串在一起。雖然,在這個作品中能夠滿足於劇本與謎題的巧思,卻無法滿足觀看者在劇場氛圍和演員演出的狀態。 (林立雄)

Blogs

《雨季》-以輕鬆、詼諧方式,探討生離死別的沈重問題,尋找生命另一個出口

大家看到的《雨季》,有悲傷、有幽默、輕鬆、詼諧,整齣戲幻化為一首輕快的曲子,以走位、畫面美學、音樂,編排敲打出樂譜上的音符,帶領觀眾從看戲的節奏,體驗故事裡找尋生命的另外一種出口。

Blogs

《蛻變》機器人劇場,石黑浩以人形機器人重新定義何為人

我們透過觀察人的方式改善科技,但我們同時也藉由科技來研究自身的行為模式,當定義與技術不斷快速地鋪陳換新究竟是要讓科技人性化,還是要讓人科技化?

Blogs

陸神劇《蔣公的面子》 人性的照妖鏡

任何時代都有支持政府的「五毛」、反政府的「公知」,及不問政事的「打醬油」3類知識分子,大陸演出超過200場「神劇」《蔣公的面子》,8月7至9日首度現身臺北藝術節,全劇借用抗戰背景,宛若一面歷史、權力、...

Blogs

解開記憶中那段空白《夏日微涼夜話3—Stop!巴士》

三位有著特殊化妝、猶如遊魂般的演員,窗面為數眾多的紙人,灑落滿地的紙錢,以及散落車內各處的解謎物件,營造出一種廢墟感,選在公車上演出,更讓人聯想到鬼故事中容易遇到鬼魂的末班車,在開往山上的途中,更增添...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