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3.5小時的戲劇旅途-《失竊的時光》

在每個人的故事之間,從對未來的幻想、或是臆想,從猜測間去躡手躡腳地活著,鋪造未來的人生,漠視了眼前自己身處的荒謬,360度的巨大旋轉風扇更替著不同的故事,卻又巧妙地將其揉雜成一團,每個人好似都為自己的...

Blogs

飄移與失散《家的妄想》

《家》要紀錄的,不是某個事件,而是一個時代的臉。或許創作者的情深意重,仍然填不滿作品中劇場表現的未臻成熟,但觀者卻可能終究心甘情願得被情感綁架。因為,我們都飄移。(黃佩蔚)

Blogs

北投孩子的公車異想-曉劇場排練側記

「叭!」一陣寂靜中,突然發出了公車喇叭的聲音,把正在聽故事、堆疊戲劇氛圍的其他演員,還有正在導戲、進入排練狀態的鍾伯淵嚇得往後一彈。然後,故事繼續往下說,一個關於北投遊樂園區的靈異傳說。

Blogs

行走於虛構國度 詰問當代社會現狀-專訪曉劇場導演鍾伯淵

曉劇場從創團開始,便不斷地創作與社會事件相關,並且能夠相互呼應的作品,鍾伯淵也毫不避諱地說出箇中原因,「我就是被迫搬遷的住戶。」因為家裡被都更,舉家被迫遷移到它處。但,與全然地與社會時事結合的創作,卻...

Blogs

屬於家的當下與妄想《家的妄想》

在強烈的影像節奏與多焦畫面之主導下,在我們眼前真實發生的「扮演真實場景」,反被侷限於另一種強調切割場景、快速剪接、交疊敘事的媒材語彙中,削弱了自身最直接的面對面張力。

Blogs

在這個快變成鬼島的地方,如何妄想有個家 -阮劇團《家的妄想》中的殘酷現實

《家的妄想》給了一個看似永遠無法完整的破碎劇場空間零落的兩側觀眾席、工人扮裝的換場技術人員、大辣辣且沈重的換場、後設式的文本結構結實地表意著「廢墟」命題表現在實體物件與表演的過程。

Blogs

德國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當代劇本的助產士

來自德國的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她的導演生涯中,超過八成的導演作品都是當代的劇作,多次更是該劇作的首度搬演。不刻意塑造風格的她,更在意的是發揮演員的特質,她說:「我的戲很仰賴演員...

1 2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