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2014臺北藝術節──充滿磨難的故事,無論是製作過程、演出或故事本身,都一樣。

2014年台北藝術節,充滿了磨難的故事,8月1日才要開演,已發生的故事就一籮筐,最驚險的是蔡明亮的《玄奘》,在剛結束歐洲巡演中,唯一的演員李康生的小中風,差點讓戲開了天窗。

Blogs

舞蹈x新詩 舞出旅外的經歷與風景—許耀義

去年八月,許耀義退下舞者的身分,開始從事編舞及教學的工作。他回想起過去的艱辛與心境的轉變,臉上仍然掛著陽光的笑容。話語間,總能感受到他對於芭蕾十分地熱衷與執著,但也不時透露出他對未來的擔憂。心心...

Blogs

眾聲喧嘩,群眾的力量-側記《碎玻璃》排練

一群年輕舞者站在排練場上,音樂漸起,木琴清脆的敲打聲漸強,舞者一個個仰頭向上看,好像有什麼東西越來越近。忽然──舞者們開始在台上奔跑、聚集、分散;到了節奏的重拍處,一群舞者還必須在場上大大的撲跌,像極...

Blogs

舞蹈 姚淑芬:十年。

她的舞蹈路,從五歲那年被送上娃娃車起,注定帶著流浪的意味。十五歲考藝專,沒有天生舞星的身段,腰不軟筋不開讓她吃足苦頭,她只能發狠勤練。習舞的第一個二十年結束,她決定捨棄自小學習的芭蕾,到NYU重...

Blogs

在影像面前:姚淑芬&何曉玫《蒼穹下、親愛的》

影像記憶的無意識,或許更是聯繫著《蒼穹下》、《親愛的》,或其他當代舞作中,更隱密的交會之所在。然而卻也同時在媒介的選擇下,鏡頭影像或紙上的光影,創造了兩齣風格、內在,迥異的作品。(李時雍)

Blogs

旅美編舞家 林向秀 無畏歸來回去 但尋心之所向

長期在「東」、「西」之間反覆往來,林向秀探尋的不是哪一種身體,而是「如水一般容納各種可能」。未來可能將工作焦點轉回亞洲的她,這次的演出,要讓大家看到她「準備好了」!

Blogs

何曉玫:失去,是擁有的開始

你上一次開口說「親愛的」是什麼時候?「親愛的」是你心中的誰?若把這股情感具體化,又該如何呈現?編舞家何曉玫以震撼人心的現代舞表演《親愛的》,與群眾共同激盪出埋藏在心中,那既說不明白也看不透的,人...

Blogs

他們,都在面對自己 ─何曉玫《假裝》與林文中《空氣動力學》

今年,兩廳院的「1+1雙舞作」看似巧妙對應:女性與男性(何曉玫與林文中),感性與理性(《假裝》與《空氣動力學》)。不過創作深處,其實都是面對自己,一位呢喃脆弱卻假裝堅強,一位飛向自由但免不了墜落...

Blogs

文化的難與有趣 ─《混東西》演出評論

這樣文化想像與好奇,意外地也應和了下半場《混東西》的部份精神。討論東西文化異同難保不落入一些窠臼,《混東西》難得的卻是沒有落入形式上的重複和僵化的制式對比......

Blogs

自由舞蹈工作者李宗軒-離開被動的自己

非舞蹈班出身卻考入北藝大舞蹈系,並成為雲門舞者近五年,李宗軒其實是個喜愛街舞、渴望創作的大男孩,他選擇離開專業的舞者職涯,讓自己投入不同的表演創作。

12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