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人形機器人版
節目分類
戲劇
日期
2015/08/06 (四) 19:30
2015/08/07 (五) 19:30
2015/08/08 (六) 19:30
2015/08/09 (日) 14:30
場地
演出時間長度
90分鐘,無中場休息
票價
1000元
附註
法語演出,中文字幕。


你可能也會喜歡

失竊的時光
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臺北藝術節秒殺系列作 搶票預備!
延伸活動
專題講座(信義學堂)
主題 | 未來科技與人性的異想視界 |
時間 |
07/16(週四) 19:00-21:00 |
場地 | 信義學堂 |
講者 | 郭亮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自由撰稿人及譯者 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
日本.青年團劇團x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
藝術家
導演與劇本改編|平田織佐(オリザ)
平田織佐(オリザ)1962年生於東京,為日本編劇與劇場導演,任教於大阪大學溝通研究教育中心,1982年創立日本青年團劇團,現任團長並同時擔任東京駒場劇場總監。平田織佐(オリザ)與其日本青年團劇團發展出一套全新劇場美學風格,自1990年影響日本劇場至今,連文學、語言學等領域也深受其影響。平田織佐(オリザ)在教育界也頗有成就,其教育方法於2002年正式列入日本中學教科書,2011年列入小學教科書,更有許多學生於課堂上搬演其作品。近二十年來,平田織佐(オリザ)同時致力於引介地區劇團於東京演出。他不但是日本當代劇場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法國也相當活躍,更曾與不少國外藝術家合作,包括佛德烈克.費斯巴哈、亞諾.梅聶、洛朗.古特曼等人。在平田織佐創作的近三十齣劇本中,曾以《東京札記》獲1995年岸田國士戯曲賞(Kishida Kunnio Prize)肯定,其他作品包括《首爾市民》與近期改編/執導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年(原作為契可夫),2012年演出於巴黎冉維立埃劇院,為巴黎秋季藝術節節目之一。(攝影:青木司)

人形機器人研發設計|石黑浩
知名工程師與機器人專家,任教於大阪大學系統創新系與工程科學所,同時也是日本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石黑實驗室的主持人,研究計畫包括感應分布系統、互動機器人、仿製人科學。石黑浩曾於研討會、報章期刊發表超過三百篇文章,其研發之多組仿製人在全球造成廣泛迴響。石黑浩四度榮獲機器人世界盃「最佳人形機器人獎」,也曾獲大阪文化獎、日本總務省所頒發之志田林三郎賞(Rinzaburo Shida Award)肯定。(攝影:大阪大學)

演員|伊蓮.雅各
伊蓮出道於1980年代,處女作為路易.馬盧的《童年再見》。1991年以奇士勞斯基電影《雙面薇若妮卡》榮獲坎城影展影后,並於《三色三部曲》之《紅色情深》中與二度演出奇士勞斯基作品,之後並陸續與娜丁.廷迪尼昂、尚-皮耶.達胡桑等人合作。電影之外,伊蓮也曾參與多齣舞台作品,與伊莉娜.布魯克、菲利浦.卡瓦利歐、尚-方斯華.佩赫特、大衛.惹希等人合作。2013年於北方滑稽劇院演出大衛.勒斯扣與班諾.德爾貝克作品《美國一切都好》。近期螢幕作品為克勞德.勒魯薛導演的《混蛋,我們愛你》。(攝影:Alexandre Isard)

演員|傑宏姆.基爾薛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出身的傑宏姆.基爾薛曾與多位知名導演、演員合作,包括帕特里斯.夏侯、派翠克.皮諾、尚-皮耶.文森、亞蘭.法蘭宋等人。曾演出於《貝德.特赫帕特的精湛演出》,以及改編自羅曼.加里小說《大親親》的《在那依然兩情相悅》。2012年,參與丹尼斯.波戴里德斯執導的《中產階級紳士》以及盧.邦迪執導的哈洛.品特作品《回家》演出。目前參與改編自奧登.馮.霍瓦斯兩部作品的法文劇作《鐘錶匠的雙重死亡》,由安德烈.英格爾執導,2013年11月於巴黎夏佑宮國家劇院首演後演出至今。螢幕作品則包括由方斯華.歐宋執導的《逐愛角落》與賽希.米諾格執導的《住在車裡的女兒》(2013年凱薩獎最佳處女作得獎作品)。

製作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