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節目分類

戲劇

日期

2015/08/14 (五) 19:30 

2015/08/15 (六) 19:30 

2015/08/16 (日) 14:30 

演出時間長度

200分鐘,含一次中場休息

票價

500,700,900,1200,1500,1800元

附註

德語演出,中文字幕。

演前導讀

你可能也會喜歡

雨季

楊景翔演劇團
購票去 視覺驚奇更勝陽光劇團《浮生若夢》
德國浮士德大獎導演席捲歐亞美大陸之作

「離奇曲折,根本讓你無法呼吸!」──史蒂芬.基米
「這齣戲刻畫出迷人與震撼犀利的場景,以及,關於我們一直反覆思考的、屬於我們的年代。」──《時代週報》

12個角色、37個人生片段,於360度的風扇舞臺中荒謬上演。不停轉動的舞臺宛如不斷更迭的生命過程,視覺效果驚人;置身其中的人們,究竟是勇於搏鬥的唐吉訶德,抑或無法逃脫的白老鼠?編劇黛亞.洛兒將「我的一生是否白活一場」的悲情提問,化為充滿黑色幽默的人生集錦,浮士德大獎名導克里根堡則以令人瞠目結舌的舞台,完美呼應浮光掠影的生命斷章。本劇在製作水準整齊的德意志劇院首演後,立即獲邀至歐亞美各城,是該劇院備受矚目的重量之作。

延伸活動

專題講座

主題 創造時間與空間─談歐陸劇場設計
時間 06/28(週日) 13:30-15:00
場地 誠品書店敦南店B2視聽室
講者王孟超/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
耿一偉/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創作對談

主題 《失竊的時光》創作對談
時間 08/15(週六) 14:30-16:30
場地 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
八德本館4F會議室
講者安卓斯.克林根堡/導演
黛亞.洛兒/知名編劇

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

位於柏林的德意志劇院始於1850年,是座屹立已久並頗富盛名的國家劇院,每年約有五十項製作。自2009年烏利希.庫翁(Ulrich Khuon)接任藝術總監後,持續與享有盛譽的導演以及新興創作者合作,包含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史蒂芬.基米(Stephan Kimmig)。在劇目上,則是古典與當代經典兼備,包含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契可夫(Chekhov)等,同時,劇院給予當代劇作家,如:黛亞.洛兒(Dea Loher)等人創作空間,並舉辦多場世界性首演。每年,德意志劇院都帶著自製劇目在各地藝術節巡迴,而德國劇場雜誌《今日劇院》(Theater Heute)將其評選為2005年和2008年的年度劇院。

藝術家

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

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出生於1963年東德馬德堡。起先於東德從事導演助理工作,東西德合併後,克里根堡來到柏林,陸續成為羅莎盧森堡廣場人民劇院(1991-1996)、漢諾威的薩克森州立劇院(1997-1999)、維也納城堡劇院(1999-2001)等多所劇院的駐團導演,漢堡塔莉亞劇院資深導演(2000-2001),和柏林德意志劇駐團導演(2009-2010)。劇場作品倍受肯定之餘,2006起更跨足歌劇界。

克里根堡執導作品曾獲得2005內斯特洛伊 最佳德語製作大獎(《尼伯龍根之歌》),並因他「無窮的想像力對劇場的貢獻」,拿下3-Sat 的改革創新獎。2008年,克里根堡於漢堡塔莉亞劇院製作的黛亞‧洛兒作品《最後的火焰》(The Final Fire)贏得德國劇場最高榮耀──「浮士德戲劇大獎」(The Faust Theatre Award; DER FAUST Preis)。同時至此,克里根堡已有九檔製作受邀參加柏林戲劇節。

劇作家|黛亞.洛兒

黛亞.洛兒(Dea Loher)1964年出生於巴伐利亞邦的特勞斯坦(Traunstein)。大學曾於慕尼黑主修哲學與德語文學、於柏林藝術大學(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lin)主修劇本創作(Szenisches Schreiben)。

自1989年起她即以作家身份定居柏林,寫下了大量的戲劇作品。1995年開始,她與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開始在藝術創作上的緊密合作,從此幾乎所有劇作的首演皆由他執導。

黛亞.洛兒的創作上獲獎無數,包含兩次榮獲德語世界指標性的劇本獎「慕海姆劇作家獎」(1998、2008)。《失竊的時光》(Diebe)乃柏林德意志劇院之委託創作,並於2009年,由導演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執導,於德意志劇院(The Deutsches Theater)舉行首演。

戲劇顧問|尤莉安娜.蔻普

尤莉安娜‧蔻普(Juliane Koepp)生於1969年的東柏林,1990年至1997年,她在柏林洪堡大學從事文化研究,與此同時,她亦積極從事拯救羅莎.盧森堡廣場人民劇場的運動,並於劇院擔任導演助理與技術助理。

蔻普曾在克里根堡於人民劇院的多齣製作中,擔任導演助理與戲劇顧問。1997年至2000年,蔻普為漢諾威劇場的戲劇顧問,2000年至2009年,她任職於漢堡塔莉亞劇院。除了克林根堡,她長期合作的搭檔有艾明.佩托拉斯(Armin Petras)、尤琳達.朵絲(Jorinde Dröse)、史蒂芬.克密格(Stephan Kimmig)、安妮特.庫柏(Annette Kuß)、麥可.托克(Michael Talke)、馬克.茲穆勒(Mark Zurmühle),以及麥克.塔爾海默(Michael Thalheimer)。
尤莉安娜.蔻普自2009年與2010年之間的劇季,於德意志劇院擔任戲劇顧問至今。

戲劇顧問|克勞斯.凱薩

克勞斯.凱薩(Claus Caesar)出生於於1967年的威斯巴登。他於洪堡大學主修德國文學、中世紀與現代史,以及政治經濟學,並於1999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1999年至2001年,克勞斯.凱薩是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立劇院的戲劇顧問;2001年到2005年任職於法蘭克福劇院;2005年至2010年為漢堡塔莉亞劇院的戲劇顧問。自2009年與2010年之間的劇季,克勞斯.凱薩於德意志劇院擔任戲劇顧問至今。

製作團隊

原著|黛亞.洛兒
導演、舞台設計|安德烈.克里根堡
演出|約格.波瑟、優蒂特.霍夫曼、馬克華特.穆勒艾妙、丹尼爾.霍福斯、芭芭拉.海寧、班德.摩斯、卡特寧.克萊、海爾穆特.摩斯哈默、奧莉薇亞.葛瑞瑟、蘇珊娜.沃芙、班德.史丹波、海德朗.波多瓦茲
服裝設計|芭芭拉.多辛
戲劇顧問|尤莉安娜.蔻普、克勞斯.凱薩
燈光設計|馬提亞斯.佛
導演助理|馬瑞克.穆瓦托
舞台設計助理|尼可拉斯.弗霖克
服裝設計助理|薩賓娜.艾克特
舞台監督|凱特琳.貝格
台詞提示|瑪琳恩.羅梅爾
實習導演|希伯拉.羅斯穆森、雅各.羅特、勞拉.史丹哈費兒
實習舞台設計|艾琳娜.歐特加
戲劇顧問實習生|麗莎.艾賓豪斯
技術操作|米歇爾.夏達荷
化妝|安德烈.穆勒
燈光控制|羅伯特.葛羅爾
音效控制|沃夫根.瑞特、費茲.施摩芬尼格
道具管理|迪瑪.雷伯斯
服裝管理|薩賓娜.藍菲爾特
技術指導|奧拉夫.葛蘭伯
製作經理|海伯特.韋伯
共同技術指導|奧立佛.加德斯
舞台製作|卡特林.奧姆羅
舞台技術總監|約格.盧薩特
視聽部門管理|馬瑞克.蘇偉沙
道具製作總監|彥斯湯瑪斯.鈞特
劇照版權|Arno Declair
藝術家個人照版權|Alexander Paul Englert & Arno Declair
劇本翻譯|曹文婷
字幕翻譯校稿|陳佾均
協辦單位| 德國在臺協會、 台北歌德學院

延伸閱讀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