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體版ENGLISH         返回首頁下載講座報名表藝術節部落格
茶花女
video image
余能盛老師
節目分類 舞蹈
導演(編舞)
/演出團體 
余能盛/台北室內芭蕾舞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演出日期 08月15日 (星期五) 19:30 
08月16日 (星期六) 19:30 
08月17日 (星期日) 15:00 
演出長度 約12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演出場地 城市舞台    map
票  價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到兩廳院售票系統 到兩廳院售票系統
 節目介紹 
音樂/威爾第
1. 茶花女
2.馬克白
3.西西里的祈禱
4. 西蒙_波卡內格拉
5. 命運
6. 面具舞會
7. 奧培多
8. 耶路撒冷
9.遊唱詩人
 
音樂整輯/余能盛
原著/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
舞台設計/黃日俊
燈光設計/林立群
服裝設計/林瓊堂
 
 
一齣由東方編舞家來表現西方文學名著關懷人生永恆不滅的真愛及永世價值的芭蕾舞劇
 
動人的愛情故事,往往亙古不衰,成為小說、改編為歌劇、演繹為芭蕾舞劇《茶花女》的故事就是一例。取材自法國文豪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95)的浪漫小說《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透過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被搬上舞台及螢幕。
淒美的旋律與豐盈的管絃樂法使得這齣歌劇深受世人的喜愛。然而當以歌唱鋪陳劇情的歌劇轉換成無言的芭蕾舞劇時,音樂的屬性卻帶給編舞者極大的考驗。
《茶花女》舞劇的音樂製作,余能盛根據多次在歐洲劇院製作同類型舞劇的經驗,他認為歌劇與舞蹈的差異,只在於歌劇以聲音演唱,而舞蹈是以肢體傳達,兩者的藝術終極目標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如何讓肢體表現出原本有歌詞表達情感與劇情的歌曲?如何擁有完全符合舞蹈語言的音樂?是這齣作品在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部份。
劇情是余能盛編作這齣舞劇的根基,起承轉合、戲劇張力、故事性等等,都在他的考量中,完整的故事確定之後再依據劇情的起伏與質地設計音樂。
《茶花女》舞劇總共分成三十個段落,音樂除了原有威爾第的《茶花女》歌劇選曲以外,還擷取了其他包括《假面舞會》、《馬克白》、《命運》等九部歌劇在內的音樂片段。有序曲、有管絃樂版本的詠嘆調,不但適合舞蹈並且與劇情緊緊相扣,連串場時間與氣氛鋪陳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壯闊的肢體彌撒不朽的人道關懷
《茶花女》是威爾第最淒美感人、賺人熱淚的歌劇,根據小仲馬的戲劇所改編,描述青年 Alfredo與歡場女子 Violetta的悲情故事。
 
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巴黎的名妓,她從農村來到巴黎,不幸淪落為娼,成為權貴們的玩物。涉世未深的富家子弟阿芒和她偶然相遇,傾心相愛,激起了瑪格麗特對幸福的憧憬,她決心與風塵生涯一刀兩斷,準備變賣所有的財產,還清債務,和阿芒一起過簡樸的家庭生活。阿芒的父親聞訊趕來,橫加阻撓,逼著瑪格麗特和阿芒斷絕往來。阿芒不明真相,以為瑪格麗特貪財變心,千方百計去羞辱她,瑪格麗特在冤屈和疾病的雙重折磨下,悲慘地離開人世。
 
小仲馬寫下七月王朝巴黎這個花花世界裡,一個紅極一時的妓女的悲慘遭遇,創造了一個鮮明生動的形象,透過這個形象,刻畫了一個力圖主宰自己命運的、不甘墮落的靈魂,寫出了一顆願為真情犧牲的高尚的心。其中反映的問題,還是經常會在我們的社會中發生,因而這部探討永恆問題的故事,永遠不會褪色,也不會過時。
 
這齣舞劇的改編,在場景設定上忠於原著,以十八世紀巴黎的上流社會為背景,然而在豪華的佈景與服飾中,卻以現代的角度重新詮釋。余能盛用肢體的彌撒重譜這首美麗的悲歌。這齣舞劇在三幕五景的架構中,包含謳歌青春的場面表現,凸顯人物在戀愛和名譽中間徘徊,揭發繁華社會背後的黑暗。在余能盛編舞的大師風範下,舞作瀰漫細膩、優美、浪漫的氛圍,刻畫男女之情的意涵超越肉體與情慾,情節鋪陳感人肺腑,而三十位優秀舞者的堅強陣容,與變化多樣的舞台場景轉換,成為台灣少見的精緻大型新編芭蕾舞劇,其中音樂部份將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余能盛並特邀德國Hagan市立劇院音樂總監Antony Hermus客席指揮演出,在台灣具國際專業演出水準的樂團與芭蕾舞團的合作下,這齣舞劇將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德語系國家成就最頂尖的台灣舞蹈家
 
《茶花女》由德語系國家成就最頂尖的台灣舞蹈家余能盛編舞,余能盛現任奧地利【格拉茲歌劇院(Graz Opernhaus)】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及常任編舞、【台北室內芭蕾】藝術總監。
 
1985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畢業,曾獲文建會及教育部公費赴荷蘭皇家藝術學院進修,歷任:比利時【瓦洛尼皇家芭蕾舞團】舞者、德國【葛森克臣市立音樂劇院舞團】獨舞者、德國【歐斯那布魯克市立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及常任編舞、1994-1998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藝術總監、1998德國【科堡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及常任編舞、2003【台北芭蕾舞團】客席藝術總監。2002年更被評選為奧地利格拉茲歌劇院歌劇奧斯卡獎編舞家。
 
余能盛超越了東方人身體外展與身高的限制,不僅擔任主要舞者,由於長於分析與教學甚至轉而在以西方人為主的國際舞團及舞蹈專業學校中,擔任芭蕾教師,例如上述舞團及獲邀擔任美國、上海舞蹈學校客席舞蹈教師。
 
擅長以舞蹈語彙詮釋舞作思想的余能盛,亦具編舞的長才,總以舞作分享他的觀點與見解,懷抱著舞蹈摯愛與熱情對出生之地台灣,總有一份使命感的余能盛,幾乎每年返台教學或與舞團發表舞作,帶來歐洲舞壇動態與國際新知,引介國際舞團來台演出,並引領國內優秀舞者到國際舞團擔任獨舞者。
 
旅居歐洲20餘年的余能盛從獨舞家、編舞家,到行政職的藝術總監,余能盛都在歐洲公立劇院的體制下,讓他經歷了各種跨界製作,展現全方位的編舞才華;除了芭蕾舞劇,現代戲劇、歌劇與輕歌劇外,還有流行的音樂劇等,還引進英美賣座的音樂劇重製,累積了四十幾檔大型編作的經驗,至今對創作仍然精力充沛。期間曾返台發表的舞作《失落的影像》、《柴可夫斯基》、《茶花女》、《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及《當芭蕾等邂逅柴可夫斯基》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