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藝漾情迷


臺北做為優質文化的首善之都,豐沛的城市生命力即來自市民的文化水平。做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展現文化政策的重要平台「臺北藝術節」,已邁入第十二個年頭,我們致力打造臺北藝術節為全市民共享的藝術饗宴,期許以優質、多元的藝術活動,打造屬於臺北市民的夏日嘉年華。


二○一○年的臺北藝術節,我們精心策劃九檔皆具國際水準的節目,誠摯邀請各位市民共同徜徉於藝術的天地中。

首檔劇作即是由二○○八年亞維儂藝術節客席藝術總監羅密歐.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編導的《嘿,女生!》,以抽象卻撼人的劇場意念,幽微晦暗的光線,一個女性軀體緩緩從長桌上的黏土團崩落,之後演員角色屢屢轉換……。這是齣女性自覺意識濃厚的作品,在亞維儂推出時即引起藝壇震撼。


《史迪夫特的事物》是場驚人的戲劇演出,重點是這場演出沒有一個演員,只依靠視覺、音樂、呢喃,以及十九世紀作家阿道伯‧史迪夫特(Adalbert Stifter)的小說文本,直指工業主義對自然規律的殘害,使觀者不禁低迴再三。
 
在第二屆臺北藝穗節引起觀眾熱烈迴響的《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四把椅子劇團」將重回南海藝廊,再度展現新生代的劇場風格。這齣向知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致敬的荒謬喜劇,只要越獄成功,黑白貓熊同樣擁有彩色人生。


是電視金鐘獎最佳編劇,也是臺北電影節首獎的編劇,更是劇場老將的吳世偉,也將重現臺北藝穗節頗受好評的《薄荷、迷迭香和不知名的花》,希臘神話與現代愛情的交錯、並置,審視著現代都會男女的愛情真諦。


同樣是經典戲碼重新詮釋的《麥可傑克森》是「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在二○○五年推出的大型歌舞劇,由三位皆獲得台新藝術獎肯定的青年藝術家黃怡儒、王嘉明、蘇匯宇進行跨界合作,他們以臺灣人的角度再度告別這個屬於全世界的時代印記。


楊忠衡與冉天豪則要喚回臺灣可歌可泣的歷史靈魂,《渭水春風》講述日治時期在大稻埕執業的蔣渭水醫師,如何在殖民統治提升臺灣人的民權與自主意識。先人篳路藍縷的民族情操,「音樂時代劇場」的表演團隊將娓娓道來。


無物不成偶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推出的清新小品《剪紙人》,延續成團十餘年對戲偶操控美學的特有美學,此次援引中國古老民間故事,依舊別具風格,光與影的變化洋溢著細膩與巧思。


二○一○年是「舒曼年」-音樂大師舒曼的兩百年誕辰,這回由前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親自彈奏他的《詩人之戀》,浪漫時期摯人的曲風遇到王心心幽婉唱腔的南管,將會是怎樣的感人詩篇?《時空情人音樂會-舒曼與南管的邂逅》將與德國男高音提爾曼‧利希第(Tilman Lichdi)一同吟唱。


二○○六年的臺北電影節曾大幅介紹的大師級藝術家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國內觀眾對他應不陌生,這次臺北藝術節帶來戲迷引頸期盼許久的《眾聲喧嘩》,聲音、影像與舞台技術的交叉運用受到各界極大的讚賞,整齣戲分九個章節,接近九小時的演出,一氣呵成,璀璨動人。


九檔國內外演出,加上一檔為期四周的大型戶外公共藝術展以及相關延伸活動,多元的藝術態度,跨國際的文化交流,千姿百態的表演音態……。眾聲喧嘩,藝漾情迷,美好的臺北仲夏莫過於此。


謹代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向每位藝術家致意,您們都是這場藝術盛宴重要的推動者。當然還有各位的藝術節觀眾,您們都是臺北藝術節最美麗的身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