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誰的現場?誰的在場? -關於《家的妄想》的田野及紀錄觀點

這幕畫面虛實交揉,時間流向不定著,簡潔有力描述了東石漁村某種凋零與固著的生存狀態:走不了的是亡者與蚵女,青壯輩選擇流散也不願駐留。這幕「家」的顯影,意象突出,道盡蒼涼與心酸,卻也是場上剝殼動作與蚵女角...

Blogs

比悲劇還有力的笑

《蔣公的面子》堪稱是一部真正有養分、有氧氣的喜劇,它所引發的每一次笑聲,都不是由撓癢癢式的簡單搞笑或低俗包袱所帶來的。它的笑,是思考後的笑,是會心的笑,也是一種觀眾心靈與舞臺角色真正相互理解後的笑。這...

Blogs

在影像面前:姚淑芬&何曉玫《蒼穹下、親愛的》

影像記憶的無意識,或許更是聯繫著《蒼穹下》、《親愛的》,或其他當代舞作中,更隱密的交會之所在。然而卻也同時在媒介的選擇下,鏡頭影像或紙上的光影,創造了兩齣風格、內在,迥異的作品。(李時雍)

Blogs

在這個快變成鬼島的地方,如何妄想有個家 -阮劇團《家的妄想》中的殘酷現實

《家的妄想》給了一個看似永遠無法完整的破碎劇場空間零落的兩側觀眾席、工人扮裝的換場技術人員、大辣辣且沈重的換場、後設式的文本結構結實地表意著「廢墟」命題表現在實體物件與表演的過程。

Blogs

知識份子永恆的困境──《蔣公的面子》編劇訪談

以90後年輕編劇之姿,編寫出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在校內演出三十餘場且場場爆滿後,更巡迴中國與北美演出造成轟動。

Blogs

文化的難與有趣 ─《混東西》演出評論

這樣文化想像與好奇,意外地也應和了下半場《混東西》的部份精神。討論東西文化異同難保不落入一些窠臼,《混東西》難得的卻是沒有落入形式上的重複和僵化的制式對比......

1 2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