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標籤查詢
共45筆符合文章,查看所有標籤 戲劇 文章
《蛻變》機器人劇場,石黑浩以人形機器人重新定義何為人
我們透過觀察人的方式改善科技,但我們同時也藉由科技來研究自身的行為模式,當定義與技術不斷快速地鋪陳換新究竟是要讓科技人性化,還是要讓人科技化?

文本、表演、科技當機器人走進當代劇場 ─清華大學講座側記
《三姊妹》在2013年演出結束,平田織佐(オリザ)將在今年準備《蛻變》。日本青年團劇團今年以《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為主軸,談論「機器人」走進劇場後,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同時探討「機器人」走進...

岡田利規法國演出 呈現日本新世代觀點
岡田的劇場獨樹一格,融合超現實的語言對話與怪異的身體編舞動作,分不清到底是「舞蹈劇場」或者是「劇場舞蹈」?內容常是與反思世界霸權操控與社會階級罅隙。

追逐潮汐的女人:新住民長花用蚵仔堆疊出的平凡幸福
她來自廣西,三十歲嫁來台灣,至今已經十幾年了,回去故鄉的次數只有兩次。她每一天的作息都跟隨著潮汐在做改變。日復一日的收蚵、拼湊出家的妄想。你認識新移民嗎?一起來閱讀長花的故事。

淬煉表演與舞台間「不安的交融」
克里根堡曾表示「舞台空間決定了一切」,更確切地說,「舞台空間決定了百分之八十的表演形式。」然而,這不意味,他漠視演員,反之,正因為,他的戲很強調肢體表現力,因此,舞台空間,不管是出自誰手,他都要求要挑...

【FLiPER MAG專欄】當機器人走進舞臺,成為演員時‧‧‧‧‧‧
有沒有想過,機器人是從什麼時候進入我們的生活?回到歐洲18世紀的工業革命,就注定了機器取代人力的未來趨勢。而要說起對機器人的執著,日本絕對是第一把交椅,許多人童年時的第一本漫畫,就是哆啦 A 夢...

《雨季》-以輕鬆、詼諧方式,探討生離死別的沈重問題,尋找生命另一個出口
大家看到的《雨季》,有悲傷、有幽默、輕鬆、詼諧,整齣戲幻化為一首輕快的曲子,以走位、畫面美學、音樂,編排敲打出樂譜上的音符,帶領觀眾從看戲的節奏,體驗故事裡找尋生命的另外一種出口。

我們看的是無人關注的地方-專訪阮劇團(下)
過去的阮劇團,一向以改編經典劇本為台語喜劇作為特色,如莫里哀喜劇《妻子學堂》、莎劇《仲夏夜之夢》等等,介紹給同樣與他們生在這片土地的「嘉」人。今年劇團特別希望推介觀眾新的表現形式,將源自於歐陸的「紀錄...

北投孩子的公車異想-曉劇場排練側記
「叭!」一陣寂靜中,突然發出了公車喇叭的聲音,把正在聽故事、堆疊戲劇氛圍的其他演員,還有正在導戲、進入排練狀態的鍾伯淵嚇得往後一彈。然後,故事繼續往下說,一個關於北投遊樂園區的靈異傳說。

機器人版《蛻變》 多了點溫暖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讓人們不再把機器人視為格格不入的非人,也讓小孩與老人不再覺得機器人可怕,也許第一步就是要做出能夠『感動人心』的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