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官網授權
撰文|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遠離日常一個小時,你將得到什麼?忘掉你記憶中的臺北符號、忘掉你熟悉的街道與語言,打開你的五感,透過藝術與設計的窗戶再次看見臺北,你會發現一個令你驚豔的全新感受。
走進松菸文創園區2樓的LAB創意實驗室,遠遠就看見金髮碧眼的郭文泰在展場中來回走動,這回,來自美國、卻在24年間流連台灣的河床劇團靈魂人物,正以新作品《窺》,打造出一個全新的五感創作:他邀請詩人鴻鴻、畫家張恩慈、廚師阿泰以及空間設計師Carl Johnson等多位創作者協作,甚至連一般路過的民眾都可以一起在這空間裡互動、創作,打破你對「看藝術展覽」的框架與定義。
突破框架、抹掉界線、關掉你社會化的雷達,正是郭文泰導演最擅長的藝術。感情豐富的他,對事物的洞悉異於常人,透過作品他想說的是:臺北是座不眠的、充滿活力的城市,每一分一秒都有事情在發生,但我們能不能張開眼睛、打開耳朵、把五感的毛細孔都打開,全心投入的感受臺北的生命力?
身為美國人的郭文泰,最喜歡臺北的部分,就是新舊融合的衝突感,也是這份美麗使他從1992年來到台灣後,長達24年的時間都不斷流連此地,「1997年我住在臺北莊敬路,我親眼看著101大樓建起,看著都市規劃、看著新與舊並存,我喜歡舊建築以原樣留下來,經過它們時,我彷彿可以聞得到歷史。」

設計與藝術打造跨國界的台北
對於像他這樣的創作者來說,臺北就像一個刺激的靈感溫床,當傳統與當代混合在一起時就會併發最美的創意。「而且臺北相當國際化,像我一樣,有很多國外藝術家也會在臺北創作,不會去區分你我,讓很多界線模糊掉了,反而成為很好的養分。」
因此,今年的臺北藝術節郭文泰也將在水源劇場與中山女高共同演出《停格》,他請這群17歲的荳蔻少女們用自己的雙眼去看臺北,用影像記錄下「眼中的臺北」,你會發現她們看到的可能是房間裡的一扇窗、一座戶外的橋、一幅從山上拍下來的臺北鳥瞰景…原來每個人眼中的臺北都不一樣,但當你願意放下每日習慣、去感受你的生活,你才會對日常有不一樣的體會。
「你在一個地方待愈久,你的眼界會變小、世界會變小,必須透過一些提醒:像是藝術作品,你才會再把眼界打開,看見更大卻更細節的世界。」郭文泰說,他說,他的作品常被說黑暗、沉重,其實目的是為了把觀眾的頭一把壓進水裡,你覺得痛苦、窒息,想要掙扎著出來,直到戲結束的那一刻,你頭唰一聲衝出水面,你大口急促的呼吸,那也許會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次,你意識到自己在呼吸、你意識到你活著,你會突然打開五感,去迎接生活中所有將至的命運。
他說:「離開現實,是為了更接近現實」
藝術與設計之於一座城市,其實就等同於心靈與感受之於一個人類;城市可以擁有雄偉的建築與經濟建設,但卻不能缺少對美的感受與情感底蘊,不然正如一個人失去靈魂。臺北今年作為世界設計之都,便是希望能透過如同郭文泰一樣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在習以為常的台北街頭、臺北日常裡注入不同的能量,重新打開你的五感,用心跳去感受只屬於臺北的、那份時時跳動著的生命力。
想知道更多「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資訊,可至: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團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