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效平(《蔣公的面子》原創導演)
但是,三年來,我們已經在中國全部四個直轄市和三分之二以上的省會城市以及其它幾十座城市演出了210場,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我們在北京和上海演出時所激起的劇場效果引起了大陸戲劇界的驚愕,知識界也開始頻頻談論《蔣公的面子》......。
最有趣的也許並不是這部喜劇本身,而是在它的幼稚、老舊、業餘和它所啟動劇場與票房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之間的巨大落差。這個落差讓我們自己也有些眩暈。
《蔣公的面子》是我們為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而作,民國的中央大學是南京大學的前身,這部戲說的是當年中央大學的故事。編劇溫方伊童年就讀的小學,據說曾經是中央大學附屬小學,然後,她在曾經是中央大學附屬中學的南師大附中讀書,寫作劇本時,她是南京大學的學生。這個巧合有時讓我感到些許沮喪和一絲詭異:決定我們成功的非常可能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才華,而是我們的幸運,是「上帝」之手操縱了一切。
即使這樣想,「謎」仍然沒有解開:「上帝」要借用我們做什麼呢?
最初排練這部戲的時候,我們只有15天的時間,那時候,我們也沒有錢,它初版的舞臺幾乎談不上設計,燈光之簡陋一直使我感覺羞愧。2015年初,江蘇省政府文化廳把《蔣公的面子》列為「舞臺藝術精品」建設專案,予以資助,於是,我請了我的同行,臺灣中央大學的周慧玲教授,幫助我們把這個戲引入真正的專業戲劇行列。周慧玲教授組織了她的團隊:王孟超先生、黃諾行先生、陳建騏先生......。
於是,我們有了臺灣海峽兩岸的中央大學傳人聯手打造的新版《蔣公的面子》。
三年前,《蔣公的面子》最初30場演出,是在蔣公1927年曾經發表演說的前金陵大學禮堂。三年後,這部戲就要在臺北中山堂的中正廳上演了。
臺灣觀眾會接受《蔣公》嗎?但願「上帝」繼續偏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