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旅美編舞家 林向秀 無畏歸來回去 但尋心之所向

長期在「東」、「西」之間反覆往來,林向秀探尋的不是哪一種身體,而是「如水一般容納各種可能」。未來可能將工作焦點轉回亞洲的她,這次的演出,要讓大家看到她「準備好了」!

Blogs

五部舞作,五顆「飢渴的心」-林向秀的《心之所向》

人的心充斥著無限的期盼或渴望,無論是知識、愛情、友情甚至是親情。當人的心正因為某件事情不斷的躁動、不安著,你能夠清楚的知道,你的心正渴望前往哪個方向嗎?林向秀與sjDANCOco即將在臺北藝術節呈現的...

Blogs

林向秀舞團《心之所向》 ─我不要美麗,我要生命感

如果你在林向秀的舞作《心之所向》的《碎玻璃》這一段舞中,看到《太陽花學運》的影子,別驚訝,那是她想要營造的效果之一。「玻璃即使被打碎了,仍然具有致命的力量。」林向秀說:「這就是這支舞作取這個名字...

Blogs

關於舞蹈與人生,她的《心之所向》 -林向秀X女人迷講座側寫

從四歲習舞一直到國立藝專,林向秀都是以芭蕾舞為主,直到專四那年,接觸到國外舞者帶來荷西.李蒙(Jos Limn)舞蹈技巧,她才發現舞蹈世界並非只有芭蕾舞。對李蒙舞蹈技巧深深著迷的她,甚至背著母親偷偷申...

Blogs

林向秀《心之所向》-5顆飢渴的心,探索最深層的人性真面目

一方手帕,牽引出一樁樁的血案,這是我看《摩爾人的帕凡舞》這支舞作的主要印象。《摩爾人的帕凡舞》是台北藝術節林向秀《心之所向》中,五支舞碼之一,是美國三大舞蹈宗師之一的荷西.李蒙最知名、最經典,也是被翻...

Blogs

光的另一邊,並不一定是黑暗:無所畏懼的追求夢想!

人生是自己的,然而隨著年紀,在不同的階段經歷各種角色的刺激與轉換,對於過去的自己或是當下的處境是否有著困惑與懷疑?旅美的編舞家林向秀老師,將對你告白:傾聽內心真正的聲音,選擇並不代表放棄。

Blogs

眾聲喧嘩,群眾的力量-側記《碎玻璃》排練

一群年輕舞者站在排練場上,音樂漸起,木琴清脆的敲打聲漸強,舞者一個個仰頭向上看,好像有什麼東西越來越近。忽然──舞者們開始在台上奔跑、聚集、分散;到了節奏的重拍處,一群舞者還必須在場上大大的撲跌,像極...

Blogs

文化的難與有趣 ─《混東西》演出評論

這樣文化想像與好奇,意外地也應和了下半場《混東西》的部份精神。討論東西文化異同難保不落入一些窠臼,《混東西》難得的卻是沒有落入形式上的重複和僵化的制式對比......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