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標籤查詢
共45筆符合文章,查看所有標籤 戲劇 文章
2014臺北藝術節──充滿磨難的故事,無論是製作過程、演出或故事本身,都一樣。
2014年台北藝術節,充滿了磨難的故事,8月1日才要開演,已發生的故事就一籮筐,最驚險的是蔡明亮的《玄奘》,在剛結束歐洲巡演中,唯一的演員李康生的小中風,差點讓戲開了天窗。

對現代人而言是沒有家的 ─「家的妄想」莊子攝影展
對我而言,要思考「生」的意義,就要先思考「死」,「家」真的是一種妄想,「家」並不存在,不要去妄想「家」,會過得比較好......

臺北藝術節開幕《停格》用青春為台北寫下紀錄
生命雖然是動態的,但是如果可以有機會停下來「格放」,會有機會看到原本沒發現的事情,就像邁布里奇真的找到馬4腳離地的畫面。

經典即將誕生!!
「這是個史詩格局的製作。」劇本初稿是8小時,上百場、上百個人物,但限於預算有限,刪成5個半小時。「這齣戲難度很高,要把它搬上舞台很難,大家都覺得我瘋了。」魏瑛娟說:「但這是我第一次從歷史角度跟我自己對...

德國當代劇場美學──近年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德國的劇場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所遭逢的轉變,我們或許能把這樣的過程比喻成,某個屋主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將自己的房產不斷擴建。在一個受到良好照料的花園裡,他原本已有一幢別墅,然而,在過往的歲月中,他卻不斷在自...
「遺忘的故事-紀錄劇場工作坊」呈現實錄(下)
從各個呈現作品來看,「紀錄劇場」作為一種創作形式,重點在於引用的素材內容的「真實性」及「歷史感」。題材內容大至時代環境,小至個人成長經歷的探究皆可入題,端看創作者關注的面向為何。

《棒球奇蹟》用許多面向來討論「棒球」本身,但背後蘊含沉重的、嚴肅的政治語彙
一段熟悉的旋律傳來,一聽到《米奇進行曲》,棒球迷們一定都會停下腳步,日本劇場導演岡田利規的作品《棒球奇蹟》,就從這段旋律展開序幕。

阮劇團《家的妄想》-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
《家的妄想》不同於一般的舞台劇,阮劇團初接此案時有兩個不可更動的預先設定,那就是「要跟《無米樂》導演莊益增合作」及「要做紀錄劇場」。

初窺2016臺北藝術節(國際篇2) ──《龍之憂鬱》展現了讓人目眩神馳的魔幻舞台技術
這齣戲最好看的,就是他們在舞台上變的各種魔術,彷彿是舞台技術的推理劇,只見演員在演戲過程中不斷揭曉舞台上各種裝置的真面目。

【FLiPER MAG專欄】膽小,請勿上車 ─ 午夜的末班車傳說
儘管年紀漸長,每年農曆七月將至時,仍會被一股不安所慫恿,查詢網路上的民俗資料,提醒自己接下來一個月可別干犯鬼月潛規則,免得一個不小心觸犯了好兄弟,走霉運不算,萬一親眼見鬼可不是「驚呆了!」所能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