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close
Blogs

3.5小時的戲劇旅途-《失竊的時光》

在每個人的故事之間,從對未來的幻想、或是臆想,從猜測間去躡手躡腳地活著,鋪造未來的人生,漠視了眼前自己身處的荒謬,360度的巨大旋轉風扇更替著不同的故事,卻又巧妙地將其揉雜成一團,每個人好似都為自己的...

Blogs

北投孩子的公車異想-曉劇場排練側記

「叭!」一陣寂靜中,突然發出了公車喇叭的聲音,把正在聽故事、堆疊戲劇氛圍的其他演員,還有正在導戲、進入排練狀態的鍾伯淵嚇得往後一彈。然後,故事繼續往下說,一個關於北投遊樂園區的靈異傳說。

Blogs

文件、影像、表演 述說回家的想望 阮劇團《家的妄想》 紀錄劇場形式取材在地故事

在臺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的撮合下,長期在嘉義耕耘的阮劇團,與莊益增、顏蘭權合作,以「家的妄想」攝影計畫為題,探訪嘉義東石沿海一帶,藉紀錄劇場的形式,探問人與環境的關係。

Blogs

寫在《蔣公的面子》中山堂中正廳演出之前

最有趣的也許並不是這部喜劇本身,而是在它的幼稚、老舊、業餘和它所啟動劇場與票房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之間的巨大落差。這個落差讓我們自己也有些眩暈。

Blogs

一個文化事件 ─呂效平談《蔣公的面子》(中)

由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季峰老師設計的海報,把1943年的教授和1967年的教授做了鮮明的對比:一邊是紅色的太師椅和教授們瀟灑挺拔的姿態,一邊是疊放的條凳和教授們佝僂的身軀......

Blogs

我們是怎樣看待彼此的? -《蔣公的面子》3.0改版排練隨筆

那天,迎面而來的不僅是南京團隊對於臺北團隊設計概念的提問,還有演員眼神裡透露出的迫切與好奇。我這樣單槍匹馬地到來,既凝視著他們,也被他們省視著。從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在創造和積累這趟跨海合作的意義:在密...

Blogs

我們看的是無人關注的地方-專訪阮劇團(上)

他們,是一群在臺北學戲劇的嘉義人,因為對嘉義這片土地的熱愛,希望把在臺北看見的藝文活動,帶進文化資源相對缺少的「嘉/家」,他們,是阮劇團。

Blogs

寫作《蔣公的面子》(下)

時間總是更快消磨掉人記憶中醜惡的部分,更多留下美好。懷念過去,成了人的通病。我們喜歡懷想民國時期文人的風骨與瀟灑。在月影斑駁下吟誦古文,在清流碧波上泛舟拍曲,在古刹秋風中聯句品茗。遇見貴人不讓路,碰到...

Blogs

知識份子永恆的困境──《蔣公的面子》編劇訪談

以90後年輕編劇之姿,編寫出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在校內演出三十餘場且場場爆滿後,更巡迴中國與北美演出造成轟動。

Blogs

在這個快變成鬼島的地方,如何妄想有個家 -阮劇團《家的妄想》中的殘酷現實

《家的妄想》給了一個看似永遠無法完整的破碎劇場空間零落的兩側觀眾席、工人扮裝的換場技術人員、大辣辣且沈重的換場、後設式的文本結構結實地表意著「廢墟」命題表現在實體物件與表演的過程。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