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提供|克莉絲汀娜.溫芬巴賀
探索城市中的社會及政治現實
克莉絲汀娜.溫芬巴賀與當代紀錄劇場
德國當代紀錄劇場擁有眾多面貌,創作融合不同資料,包含資料庫檔案、各種文件、法庭紀錄、訪談資料、統計數據、報告書等等,當中又有傳記劇場(biographical theatre)、特定場址劇場(site specific theatre)以及重演(re-enactment)等各種形式。
德國當代紀錄劇場擁有眾多面貌,創作融合不同資料,包含資料庫檔案、各種文件、法庭紀錄、訪談資料、統計數據、報告書等等,當中又有傳記劇場(biographical theatre)、特定場址劇場(site specific theatre)以及重演(re-enactment)等各種形式。
溫芬巴賀的紀錄劇場作品針對城市中的社會及政治現實進行探討,創作可自歷史事件、社會政治議題或歷史地點出發並發展而成。紀錄劇場創作的根基在於深度研究與訪談「真實」的人,而溫芬巴賀素來對一般人的想法及經驗深感興趣,並嘗試以藝術為其發聲,她強調個人的經驗,想以此呈現出整個群體的命運,或召回特定政治及歷史的情境和事件。她的作品中表演者幾乎都不是專業演員,而是「真實的人」,他們有著不同職業與身分,有老人、小孩、難民等等;他們以自身對特定歷史時刻的記憶面向觀眾,藉此讓觀者察覺媒體及國家掌權者所描繪的官方歷史中潛藏的矛盾之處。溫芬巴賀經常於特定場址創作,將城市轉變為舞台,例如街頭、地下鐵道等等,她的《11號月台》便於慕尼黑中央車站地堡內呈現。溫芬巴賀曾於柏林人民劇院、慕尼黑室內劇院、佛萊堡劇院、薩爾茲堡莫札特大學、慕尼黑皇宮劇院、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之Homo Novus藝術節及慕尼黑SPIELART藝術節等地進行創作,並於2014年獲慕尼黑市頒發「劇場促進獎」。
本講座將以英(德)文進行,中文逐步口譯。
講師簡介:
克莉絲汀娜.溫芬巴賀/ 劇場導演
現居慕尼黑,以劇場導演身分在德國與其他國家進行創作。溫芬巴賀畢業於柏林白湖藝術學院舞台設計系(1993-1998)與倫敦金匠學院導演系(1999)。她創作紀錄劇場作品,處理城市中的都會與社會現實,專注於移民和勞動的主題,每個計劃皆以密集研究作為基礎。她在作品中交織了對記憶的重新經歷、體驗及觀眾參與等元素。表演者多為「真人」、非演員、其他專業的人們、老年人、孩子與難民。她時常於特定場址創作,譬如在慕尼黑中央車站地堡演出的《11號月台》(Gleis11)。她曾在柏林人民劇院、慕尼黑室內劇院、弗萊堡劇院、薩爾茲堡莫扎特大學、慕尼黑皇宮劇院,以及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Homo Novus藝術節和慕尼黑的SPIELART藝術節進行創作。2014年,她獲慕尼黑市頒發「劇場促進獎」(Förderpreis 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