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端傳媒設計部
原文刊載於端傳媒(2016.04.10)
撰文|陳奕廷
棒球成為國球
有此佳績,國民黨政府態度丕變,開始將大量的資源投入臺灣棒球發展中;與之同步還進行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介入宣傳。只要臺灣打贏外國球隊時,報章媒體都會出現「棒打洋人」、「民族英雄」等詞彙。棒球雖成為統治者的工具,但也因此獲得政府大力推廣,棒球開始被稱為「國球」。
政府資源的介入,具體落實在球隊的籌組。例如由蔣宋美齡所創辦,原本是為照顧國軍遺族子弟的華興中學,開始辦起了棒球隊,與本土色彩濃厚的屏東美和中學隊並列為臺灣兩大棒球名門。
另一個例子是「榮工隊」。「榮工」是「榮民工程處」(後改制為公司)的簡稱,成立的目的是讓退伍的軍人能夠繼續就業,當年許多政府重大建設,例如北迴鐵路、臺中港和高速公路大部分工程都指定發包給榮工處。
1959年6月,嚴孝章出任榮民工程處長,這位出身民國名門──嚴復家族的軍人工程師原本和棒球毫無淵源,但事後的發展證明,嚴孝章不只是執行一項「統治政策」,而是愛上棒球,真心投入棒球運動。
除了培養榮工隊,嚴孝章更重要的貢獻是,在1981年接任棒球協會理事長後,馬不停蹄地在國際間穿梭奔走,讓臺灣棒球能夠一步步回到國際舞台。1982年臺灣重回世界盃,83年參與洲際盃,重要推手都是嚴孝章。
靠着相當程度的棒球實力,臺灣至少得到了一個和世界各國平起平坐的場域。
「一生的辛勞,半生的奔走」,1986年世界盃在荷蘭舉行,中華隊最後拿下銀牌。但預訂前一天在維也納開會後到場加油的嚴孝章卻沒有出現,他因為心臟病發客死異鄉。
嚴孝章的死訊在比賽結束前傳到球場,但比賽正在進行,沒有人告訴球員。教練團和行政管理人員開始在休息室裁剪一條一條白布,球員看着納悶,但也沒人多問。比賽結束,中華隊4比3擊敗棒球強國古巴隊,還沒來得及高興,聽到嚴孝章猝逝的消息,大半球員當場坐倒在地痛哭失聲。
「後來回想,那一場有幾個球『很怪』,例如原本看起來我們應該被接殺的球,卻意外掉下來變成安打……現在想一想,會不會是理事長在保佑?」知名職棒投手黃平洋接受一部紀錄片訪談時回憶了這場比賽,儘管神鬼之事無可稽考,但卻很鮮活地呈現了球員對嚴孝章的感情。
2014年,嚴孝章與他的前任謝國城同時成為臺灣棒球名人堂首屆的當選者。

圖:端傳媒設計部
靠着相當程度的棒球實力,臺灣至少得到了一個和世界各國平起平坐的場域。這個場域隨着棒球的普及而擴大。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將棒球列入「表演賽」。亞洲的參賽隊由前一年的亞洲盃成績決定。9月13日,臺灣要連續取勝日、韓才能進奧運。除了一日連投兩場,日後在日本職棒界被稱為「東方特快車」的強投郭泰源外,最後趙士強打出再見全壘打取勝的一幕,更是老球迷津津樂道的回憶。
1983亞錦賽對日本之戰:郭泰源完封、趙士強再見全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