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標籤查詢
共18筆符合文章,查看所有標籤 評論 文章
三個男人和一間客廳 ─《星光時刻》演出評論
他們雜耍於馬戲藝術、默劇、爵士樂和戲劇之間,展現一種令人愉悅的天真。在《星光時刻》裡,幻動劇團的三位藝術家敢於表現一種絕妙的吹噓力道......

在影像面前:姚淑芬&何曉玫《蒼穹下、親愛的》
影像記憶的無意識,或許更是聯繫著《蒼穹下》、《親愛的》,或其他當代舞作中,更隱密的交會之所在。然而卻也同時在媒介的選擇下,鏡頭影像或紙上的光影,創造了兩齣風格、內在,迥異的作品。(李時雍)

語言的輕重《雨季》
試著在一個最平常、最通俗的故事情節中,藉著文字語言變化新意,甚至運用各種劇場元素來成就語言的份量。在這輕盈卻重要的耐人尋味中,也讓我們這些不願放棄文字的人,繼續對舞台上所說出口的話,懷抱著希望。...

猛鬼公車上的解謎遊戲《夏日微涼夜話3─Stop!巴士》
整體而言,故事情節的推進與解謎全部都能夠流暢的串在一起。雖然,在這個作品中能夠滿足於劇本與謎題的巧思,卻無法滿足觀看者在劇場氛圍和演員演出的狀態。 (林立雄)

解開記憶中那段空白《夏日微涼夜話3—Stop!巴士》
三位有著特殊化妝、猶如遊魂般的演員,窗面為數眾多的紙人,灑落滿地的紙錢,以及散落車內各處的解謎物件,營造出一種廢墟感,選在公車上演出,更讓人聯想到鬼故事中容易遇到鬼魂的末班車,在開往山上的途中,更增添...

沒有兒童遊樂場《雨季》
編劇或許並不刻意追求後戲劇形式,不過導演仍可以選擇後戲劇詮釋,「走自己的路」。類似今年藝術節另一部德國作品《失竊的時光》,導演剝除劇作家提供的生活脈絡背景。這有時能使劇本清新脫俗、神采煥發,有時則使敘...

製造幻象的藝術 ─《星光時刻》演出評論
「幻動」,正是劇團的名字,創立於2000年,帶著他們的行裝來到雷恩市的宏瑟黑藝文中心(Maison du Ronceray)落腳。結合滑稽古怪的趣味、操偶物件、音樂、魔術等等,調製成一獨特又多樣...

文化的難與有趣 ─《混東西》演出評論
這樣文化想像與好奇,意外地也應和了下半場《混東西》的部份精神。討論東西文化異同難保不落入一些窠臼,《混東西》難得的卻是沒有落入形式上的重複和僵化的制式對比......

3.5小時的戲劇旅途-《失竊的時光》
在每個人的故事之間,從對未來的幻想、或是臆想,從猜測間去躡手躡腳地活著,鋪造未來的人生,漠視了眼前自己身處的荒謬,360度的巨大旋轉風扇更替著不同的故事,卻又巧妙地將其揉雜成一團,每個人好似都為自己的...

聊個天,用舞蹈交朋友《鈕扣x鈕扣計畫》
夏日晚間,涼風徐徐,偶有幾顆星星的夜空上掛著一顆藍月,後方傳來陣陣雞排與滷味的香味,舞台後方有兩座稍嫌礙眼的閃亮豪宅,身邊不時經過的是正在快走的阿伯與大嬸,有些就這麼臨時駐足,觀望這麼大一群人究竟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