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標籤查詢
共7筆符合文章,查看所有標籤 舞蹈 文章
2014臺北藝術節──充滿磨難的故事,無論是製作過程、演出或故事本身,都一樣。
2014年台北藝術節,充滿了磨難的故事,8月1日才要開演,已發生的故事就一籮筐,最驚險的是蔡明亮的《玄奘》,在剛結束歐洲巡演中,唯一的演員李康生的小中風,差點讓戲開了天窗。

自由舞蹈工作者李宗軒-離開被動的自己
非舞蹈班出身卻考入北藝大舞蹈系,並成為雲門舞者近五年,李宗軒其實是個喜愛街舞、渴望創作的大男孩,他選擇離開專業的舞者職涯,讓自己投入不同的表演創作。

台北藝術節《雙城交鋒》 -當臺北撞上澳洲,舞力交鋒,6支佳作在劇烈激盪中產生
澳洲的舞蹈很特別,跟美國或歐洲不一樣,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說:「澳洲舞蹈就像澳洲的無尾熊一樣,有自己獨特的語彙,很有特色。」

聊個天,用舞蹈交朋友《鈕扣x鈕扣計畫》
夏日晚間,涼風徐徐,偶有幾顆星星的夜空上掛著一顆藍月,後方傳來陣陣雞排與滷味的香味,舞台後方有兩座稍嫌礙眼的閃亮豪宅,身邊不時經過的是正在快走的阿伯與大嬸,有些就這麼臨時駐足,觀望這麼大一群人究竟在看...

露天的鈕扣計畫
鈕扣計畫今年邁向第四年,卻也是首度的戶外演出。作為臺北藝術節的開幕場,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露天音樂台演出,是一個跨越性的突破。過去三年在誠品的演出,就如同大多數的舞蹈演出,多為觀舞的核心觀眾,到了戶外演出...

《雙城交鋒》-蘇迪勒颱風月初才來,月底澳洲編舞家就把狂暴的它搬上了舞台
他來臺北的時機很巧,剛好在蘇迪勒颱風離去的第2天到,所以他沒有經歷狂風暴雨的凌虐,卻看到了肆虐後的斷垣殘壁景象,「尤其是泥巴。」他手比在胸前高度說:「在寶藏巖看到這麼高的泥巴。」

臺澳交流 「跳舞」看見文化差異-世紀當代舞團採訪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想說出自己的故事、表現自己,在自己所屬的場域中,成為最優秀、亮眼的那顆星星。這幾年,姚淑芬發現開始有想獨立創作的編舞者不斷竄出,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試圖用創作為自己發聲,展現自我的內心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