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標籤查詢
共7筆符合文章,查看所有標籤 新聞 文章
2014臺北藝術節──充滿磨難的故事,無論是製作過程、演出或故事本身,都一樣。
2014年台北藝術節,充滿了磨難的故事,8月1日才要開演,已發生的故事就一籮筐,最驚險的是蔡明亮的《玄奘》,在剛結束歐洲巡演中,唯一的演員李康生的小中風,差點讓戲開了天窗。

《蛻變》機器人劇場,石黑浩以人形機器人重新定義何為人
我們透過觀察人的方式改善科技,但我們同時也藉由科技來研究自身的行為模式,當定義與技術不斷快速地鋪陳換新究竟是要讓科技人性化,還是要讓人科技化?

陸神劇《蔣公的面子》 人性的照妖鏡
任何時代都有支持政府的「五毛」、反政府的「公知」,及不問政事的「打醬油」3類知識分子,大陸演出超過200場「神劇」《蔣公的面子》,8月7至9日首度現身臺北藝術節,全劇借用抗戰背景,宛若一面歷史、權力、...

打破常規,與日常來場特別的約會吧!
《星光時刻》的演出證明其細緻和詩意。在這一小時五分鐘的戲裡,透過魔術、雜技、物件劇場和音樂,傳達一種日常的詩意......

《蔣公的面子》映照台灣時下學運
借古諷今的《蔣公的面子》透過文革時期,3位老教授在牛棚中的回憶,追溯1943年、蔣介石邀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中文系3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飯的軼聞,打造出支持政府(「五毛」)的卞從周、反政府(「公知」...

蔣公的面子+澳洲原民歌聲 8月來台
蔣公請你吃飯,你去不去?這面子,你給不給?由中國大陸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編導的《蔣公的面子》,去年在上海演出時被禁止文宣,但在北京卻過關演出,這齣在對岸火紅和爭議不斷戲劇,今年將來台參加2015臺北藝...

機器人版《蛻變》 多了點溫暖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讓人們不再把機器人視為格格不入的非人,也讓小孩與老人不再覺得機器人可怕,也許第一步就是要做出能夠『感動人心』的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