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曾被人們列入節目手冊的職稱當中,最令人疑惑難解的莫過於「戲劇顧問」一職,關於「戲劇顧問」的工作範圍,以及此項職位在戲劇製作過程中的確切定位,說法紛紜,而本講座的目的便是為了在黑暗中投射出一絲光芒。
在德國當代劇場,戲劇顧問涉及劇場工作的許多層面:美學走向、節目設計、拓展觀眾群,以及概念發展。在演出製作過程中與導演密切溝通合作,找回並建構文本所設定的時空背景與環境。「戲劇顧問」於德國劇場已實行多年,本講座將更進一步嘗試討論:在與不同文化背景連結時,戲劇顧問的內涵是否可能轉換或進化。
本講座主講人克里斯托夫.萊普奇(Christoph Lepschy)在8/1的《戲劇顧問的角色與工作》講座中,分享個人曾在德國各式劇場以及國際場合(尤其是在中國)的工作經驗,讓聽眾更能瞭解「戲劇顧問」一職是什麼。而他與臺德合製節目《雨季》的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Daniela Kranz),也在8/11的《導演與戲劇顧問面對面》講座中進行對談,藉由兩位德國資深劇場人士的分享,讓臺灣劇場人能更瞭解「戲劇顧問」與「導演」、「演員」之間的關係與合作模式。
克里斯托夫.萊普奇(Christoph Lepschy)

克里斯托夫自2004年起開始於弗萊堡大學教授當代戲劇。2009年,他被薩爾茨堡莫札特音樂學院(湯瑪斯.伯恩哈德學院)任命為戲劇文學教授。他受邀於上海、北京、香港的戲劇學院以及杜塞爾多夫、弗萊堡、慕尼克、柏林、北京和特拉維夫等地的大學舉辦講座。其作品多次發表於雜誌刊物與書籍,內容涉及木偶劇場,德國文學和中國文學。
丹妮耶拉.克朗茲(Daniela Kranz)
講座錄音檔下載
08.01 戲劇顧問的角色與工作
08.11 導演與戲劇顧問面對面
現場口譯簡介
陳佾均
台北人。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劇場研究碩士。曾任藝術行政、非營利組織企畫。目前從事文字與劇場工作,致力於德國當代劇本之引介與演出。譯有《阿拉伯之夜》、《同意的重要》(編譯);柏林列寧廣場劇院來臺演出《哈姆雷特》演出字幕、國片《人魚朵朵》德文字幕;書籍《你,就是就好的答案》(城邦)、《死亡之夜》(遠流)、《個人之夢:當代德國劇作選》(書林)等。相信個人語言的界線就是自我世界的極限,因此樂於翻譯,探索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