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中時電子報(2014.04.07)
撰文|賴廷恆

「(學生聞問時事)就是問,也不能隨意胡鬧」、「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去年在大陸各地引起「《蔣公》熱」,近日捲土重來的話劇《蔣公的面子》,劇中人物對學運、知識分子、大學精神乃至自由民主的唇槍舌戰,對照台灣時下學運,尤其令人會心、感觸良多。


2012年5月為紀念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由該校大三學生溫方伊編劇的《蔣公的面子》首演竄紅;隔年在大陸展開全國巡演、場場爆滿,之後更成為首部進軍美國的大陸學生話劇。今年3月至12月,《蔣公的面子》於江蘇省江南劇院(520劇場)每月駐演2場,成為劇場常年駐演劇目。

對白句句到味 引共鳴
借古諷今的《蔣公的面子》透過文革時期,3位老教授在牛棚中的回憶,追溯1943年、蔣介石邀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中文系3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飯的軼聞,打造出支持政府(「五毛」)的卞從周、反政府(「公知」)的時任道,以及不問政事(「打醬油的」)的夏小山,3類截然不同知識分子的鮮明形象。

「現在的人,天天說政府不好,似乎只要罵兩句腐敗,便是個進步人士了。」每每引起台下觀眾熱烈掌聲不歇。劇中人所言:「罷課、上街真為學校、為國家也就罷了,若為蹺課、湊熱鬧,耽誤自身,也對不起父母。」亦有如替今昔學運的「跟風分子」敲響一記警鐘。

劇中爭辯議題 如現況
卞從周認為,學生關心國家是好事,但對政治、能知道多少?傳承文化才是大學生眼下的使命;他與時任道展開「沒說不讓他們聞,只是不想讓他們問」、「不問,那聞有何用?」的對話,從而帶出究竟「不能隨意胡鬧」、還是「只許州官放火」的爭辯,也令人感慨歷史輪迴、兩岸皆然。

此外,一句「現在的人就是太講求自由了,才造成了所有的不合理」,隨即遭回嗆:造成所有不合理的,不是太講求自由,「是太講求道德廉恥上的自由,而思想與言論太少自由。」可與日前文化部長龍應台針對學生的「思想薄弱」說,相互對比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