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賈亦珍

生小孩,懷胎10月夠了;但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今年在臺北藝術節與導演菲利普.薩睿立(Phillip Zarrilli)共同合作的《九面芙烈達(the 9 fridas)》,卻得懷胎14個月才生得出來。


這是臺北藝術節特別安排的一種媒合模式,指定一位國外導演,再指定一個國內劇團,雙方合作來做一齣劇,當兩個合作夥伴決定後,懷胎工作就開始了。

這個胎不好懷,不但得花14個月,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首先要決定的是演哪齣戲。莫比斯藝術總監梁菲倚說:「這必須策展人耿一偉、導演薩睿立及莫比斯三方都買單才行。」

薩睿立提供了8、9個候選劇本,他向來有「貝克特專家」之稱,所以提供的劇本中當然有貝克特的作品,他想做由3齣貝克特短劇結合成的集錦戲,這個建議莫比斯OK,但耿一偉沒興趣。

「有齣叫《Attempts on her life》的戲,薩睿立跟耿一偉都OK,它是一齣跨文化、很全球化的戲,格局很大,需要用到11個演員,而且薩睿立堅持演員中要有白人、黑人、拉丁人、亞洲人,這樣的製作難度及成本實在太高。」梁菲倚說:「最後決定放棄。」

從去年6月底開始溝通,光決定劇本就花了兩個月時間,最後決定演《九面芙烈達》,這倒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決定,因為,它是齣新劇,連劇本都還在草稿階段,臺北藝術節決定採用後,等於是世界首演,這讓臺北藝術節很有面子。

薩睿立也很高興,因為劇作家是他的好朋友;梁菲倚也很高興,因為她很喜歡這位個性鮮明的墨西哥傳奇女畫家Frida,她覺得這將是一齣挑戰性十足、做起來很過癮的戲。

但在決定採用時,劇本仍是草稿階段,莫比斯今年5月才終於拿到劇本初稿。

邊等劇本,莫比斯邊快手快腳地進行招兵買馬工作。梁菲倚為《九面芙烈達》找了香港赫赫有名的演員馮蔚衡,她今年剛在香港舞台劇獎拿下最佳導演獎,梁菲倚說:「她還是薩睿立的研究所學生。」有這層關係,將來導演到台灣導戲時,馮蔚衡將扮演一個很重要的溝通橋樑。

另外還有2位男演員分別是陳柏廷及鄭志忠,陳柏廷是一位具有舞者級肢體的演員,也是莫比斯的固定班底;鄭志忠則是臺灣身障演員中的佼佼者。

「技術人員也很重要。」梁菲倚說:「Frida這位女畫家個人風格強烈,穿著用色華麗,我們需要一個這樣風格的服裝設計。」所以她找了幫EX-亞洲劇團《赤鬼》設計服裝的李育昇。

不只服裝設計,技術部門梁菲倚都很在意,「薩睿立預定8月來臺灣跟演員密集排練5個星期,演員可以等他來再排練,技術部門則必須在他來之前就準備妥當。」所以梁菲倚找的人除了技術強之外,英語能力也要夠好,能在薩睿立來臺之前就利用各種通訊方式跟薩睿完成初步溝通,並在薩睿立到的時候就已有成品可以看到。

前不久梁菲倚跟著劇團在歐洲巡演時,用開了一個三地Skype視訊會議,梁菲倚在法國,薩睿立在德國,設計群在臺灣。會中導演丢了很多參考資料給設計群看,希望能引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他最在意的是服裝。他覺得擬真是一定要的,要像Frida,要模擬她的形象,因為她實在太特出、太有畫面了。」梁菲倚說:「但他也要求,擬真後可以有一些臺灣的元素進去,例如一條裙子,主體設計當然是很Frida的,但或許布的邊可以加點臺灣元素。」

這些服裝就像Frida畫作裡呈現的一樣,有墨西哥華麗的傳統洋裝,有Levi's牛仔褲、吊帶褲及三件式西裝,還有不同的束腹,醫療復健用的或單純的女性內衣。

「薩睿立已警告我,這齣戲服裝及造型占很重比例。」梁菲倚說:「我們也有心理準備,這兩樣會很花錢。」也因此,若技術部門前期的溝通工作沒做好,等之後薩睿立一來發現什麼都要改的時候,每一個改動都將代表如流水般的花錢,這就是梁菲倚在薩睿立來之前會盯得最緊的部分。

「這個會議主要是讓薩睿立與設計群雙方互相聽到彼此的想法,並進而能互相沉澱出創意。」梁菲倚說:「這是我第一次用這種方式開會,很有趣。」

從劇本初稿可以看出,薩睿立企圖把Frida的各個面向用不同方式來呈現,呈現方式除了演員外,還有偶、娃娃、肖像畫,以及多媒體,有趣的是,演員可能會一直在穿衣服、換衣服,不斷地移動,創造Frida不同肖像畫的靜止畫面。

而這一切的動與不動,都是為了最後一個畫面作準備,那是個祭壇,一個紀念Frida的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