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如何經營一家當代劇院

看著歐洲各大小城市蓬勃的劇場文化,如果電影代表的是一種全球化產業,那麼劇場就是堅守在地化的文化實踐。實際上,劇場與城市的關係,比電影還要緊密,劇場往往也與城市共生共榮。
你不會專程跑去慕尼黑、大阪或里昂看電影,但不可能不在這些城市感受到劇場的存在。在這世界上大多數城市,不論電影產業是否發達,劇場依舊佔據了城市生活的焦點。
尤亨.西蒙斯/ 慕尼黑室內劇院藝術總監
慕尼黑室內劇院從來自荷蘭的導演尤亨.西蒙斯Johan Simons於2010年擔任藝術總監後,擴大國際合作的面向,頻頻交出亮眼成績。德國最具權威的戲劇雜誌《當代劇場》(Theater Heute),公佈了2013年度德語劇場的總評選(含瑞士與奧地利)。這是由44位劇評家,針對劇院、劇本、導演與戲劇顧問、男女演員、新進藝術家、舞台與服裝等大項,進行評選與投票。慕尼黑室內劇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成為大贏家,榮獲2013年最佳劇院、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與最佳新進演員等五項大獎。
王孟超/ 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
王孟超是台灣許多知名劇團或舞蹈家設計舞台、燈光,或擔任他們的海外巡迴技術指導。今年甫獲第18屆國家文藝獎;2009年擔任台北聽障奧運會開幕的舞台設計總監;2007年代表台灣擔任布拉格劇場四年展評審委員及台灣參展召集人,台灣館榮獲劇場技術金牌大獎;2004年於波蘭華沙總統官邸獲頒「雪樹國際成就獎」。隨著臺北藝術中心的即將落成,它將成為一座展現城市精神的重要舞臺,在文化藝術與旅遊產業的潮流下,可與亞洲各主要城市形成完整的表演區域市場,它的完工令人更期待臺北藝術中心將帶來的城市新動力。
返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