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布王
節目分類
戲劇
日期
2014/08/15 (五) 19:30
2014/08/16 (六) 19:30
2014/08/17 (日) 14:30
場地
演出時間長度
90分鐘,無中場休息。
票價
400/ 700/ 900/ 1200/ 1600/ 2000元
附註
本劇含極大音量及暴力畫面,建議14歲以上觀眾欣賞,敬請留意。
英語演出,中文字幕。


浮出水面的真相將帶來仇恨還是寬容?
百老匯東尼獎得主、《戰馬》知名製作團隊首度來臺
2014臺北藝術節與愛丁堡等五大藝術節共製
此次來臺演出的《烏布王》,將十九世紀末法國天才劇作家雅里(Alfred Jarry)筆下滿口髒話、瘋狂殘酷、殺人弒君的烏布王搬到1996年的南非,當時剛邁向民主化的南非正舉國施行「真相暨和解委員會」,曾遭侵犯人權的受害者、生還者與執法者一同在國家大會上作證,為補償、寬恕與和解營造正面氛圍。當烏布王以虛構的加害者形象,和受害者的真實回憶並置於劇場,節節升高的衝突張力,會帶來更深的仇恨抑或諒解?
有「前衛劇場起源」之稱的《烏布王》向被視為劇場導演的試金石,繼彼得.布魯克之後,由南非導演、動畫名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執導的《烏布王》堪稱當代最佳版本,重度劇場迷切莫錯過。
延伸活動
專題講座
主題 | 南非的驕傲:從《戰馬》到《烏布王》 |
時間 |
06/14(週六) 13:30-15:00 |
場地 | 誠品書店敦南店B2視聽室 |
講者 | 高重黎/視覺影像藝術家 謝筱玫/臺灣大學戲劇系專任助理教授 鄭嘉音/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 |
南非翻筋斗偶劇團
翻筋斗偶劇團(Handspring Puppet Company)是南非公認最負盛名的偶劇團,成立三十年來不斷創作成人及兒童偶戲。享譽國際的《戰馬》,由英國國家劇院(The Royal National Theatre)製作並演出,奠定了其在國際偶戲劇場的地位,獲國際大獎肯定,包括東尼獎、奧利佛獎等。
翻筋斗偶劇團創團初期以兒童劇為主,之後發展社會/政治相關作品、到近期與動物相關的作品,無論是外在事件或是室內景觀,翻筋斗偶劇團始終以最真摯的情感傳達團隊對於人性之信念。創作特色在於其巧妙地將精緻細膩之戲偶置放於真實的戲劇背景中,將「偶戲」視為藝術與劇場之完美結合。
劇團網站:www.handspringpuppet.co.za
藝術家
導演|威廉.肯特里奇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是當前南非最受矚目的藝術家之一,其繪畫、電影、劇場、歌劇作品更是享譽國際。威廉.肯特里奇出生於約翰尼斯堡,雙親皆為南非反種族隔離之人權律師,1970年間就讀於金山大學,修習政治與南非學,之後與友人共同創立了「路口大道劇團」(Junction Avenue Theatre Company),其後又赴法國巴黎就讀於賈克‧樂寇戲劇學校(Ecole Jacques Lecoq)。返回約翰尼斯堡後,威廉.肯特里奇持續活躍於電視、電影、劇場等領域,並與翻筋斗偶劇團合作多齣作品。
威廉.肯特里奇作品自多方取材,包括哲學、文學、早期電影、戲劇、歌劇等,結合眾多元素創造出一個複雜的宇宙──在他的世界中,「良善」與「邪惡」是互補且無法劃分彼此的力量。儘管他在各媒材間遊走,但主要創作依然以繪畫為主,有時則將電影、劇場、歌劇製作視為繪畫作品的延伸而進行創作。
在威廉.肯特里奇的創作生涯中,他不斷地挖掘與自身生命經驗有關的主題,以及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政治議題。他說道:「我所感興趣的,是一種政治的藝術,一種充滿曖昧、矛盾、未完成之姿態、沒有明確結局的藝術。」他的作品將清晰的政治事件轉化為充滿力量的詩意隱喻,並逐漸地脫離特定的南非政治社會背景,碰觸更具普世性的社會正義、政治革命、以及藝術創作的力量。
2010年時,威廉.肯特里奇榮獲「京都賞(Kyoto Prize)」肯定其於藝術與哲學領域之貢獻。2012年更獲選為「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榮譽會員,並獲得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肯特里奇受邀於哈佛大學知名之「諾頓講座(Norton Lectures)」演說。近期作品展出/演出於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巴黎的法國國家影像美術館(Jeu de Paume,又稱網球場美術館)、羅浮宮、米蘭史卡拉大劇院、維也納阿爾伯蒂娜美術館(Albertina)、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現代藝術美術館、聖保羅州立美術館(Pinacoteca do Estado de São Paulo)等。
副導演|雅妮.楊格
雅妮.楊格(Janni Younge)於2011年一月起以副導演的身分加入翻觔斗偶劇團。她畢業於法國國立偶戲學校(the French national school of puppet theatre),並曾於南非開普敦大學(UCT)取得藝術學士與劇場碩士學位,作品演出於海內外各地,獲得多項大獎肯定,包括2010年標準銀行年輕藝術家獎劇場類(the Standard Bank Young Artist Award for Theatre)、兩座美麗花園酒莊戲劇獎(Fleur Du Cap Theatre Awards)、以及四項其他獎項之提名。自2005至2011年間,雅妮.楊格擔任南非偶戲(UNIMA SA)之執行長、開箱偶戲節(Out The Box festival of puppetry)總監、Sogo視覺劇場(Sogo Visual Theatre)藝術總監。雅妮.楊格也曾為FTH:K劇團、ZA News 、以及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暴風雨》設計戲偶並負責偶戲執導。
戲劇與學術顧問|珍.泰勒
來自南非的珍.泰勒(Jane Taylor)教授二十年來致力於文化實踐與文化批判研究,現任里茲大學英語系沃萊.索因卡戲劇與劇場研究主席。1987年,珍.泰勒與大衛.布恩(David Bunn)編輯了《來自南非(From South Africa)》一書,集結了南非急難時期那幾年的圖文資料(由芝加哥大學出版);1996年,她策劃了以南非「真相暨和解委員會」為主題的《斷層線(Fault Lines)》展覽;同年,她寫下《烏布王》這個作品,由翻筋斗偶劇團與威廉.肯特里奇共同演出;1999年獲得洛克斐勒獎學金,同年並策畫《擁有物:重新解讀資料》(2002年出版);2001年,珍.泰勒寫下了《凌晨四點的芝諾(Zeno at 4am)》,之後發展成更大格局的作品《芝諾的告白(Confessions of Zeno)》。 珍.泰勒為芝加哥西北大學博士,目前著筆寫作一本與情感(Affect)之歷史以及「誠」(Sincerity)之表演相關的著作,並同時進行新劇本的寫作。她的文字作品尚包括兩本小說《那些之於野狗的(Of Wild Dogs)》(2006)與《移植之人(The transplant Men)》(2009)。
共同創辦人.藝術總監|亞德利安.寇勒
亞德利安.寇勒(Adrian Kohler)被公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偶戲大師,他為翻筋斗偶劇團所製作的戲偶享譽國際,更曾展出於世界各地。他也曾在南非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舉辦過個人回顧展、一系列作品曾展出於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The Barbican Art Gallery)與紐約非洲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for African Art),作品同時也收藏於南非憲法法院、德國慕尼黑市立博物館(Munich Stadtmuseum)、the Old Mutual Art Collection、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等公/私立機構。
共同創辦人.執行製作|巴席爾.瓊斯
巴席爾.瓊斯(Basil Jones)為翻筋斗偶劇團設立了非營利組織信託,在此信託下製作了《蜘蛛之地(Spider’s Place)》這齣原創、結合多媒體的科學教育系列作品,以電視、廣播、與漫畫形式播出和發表,目標觀眾則是資源較不足的弱勢青年學子。巴席爾.瓊斯也設立了翻筋斗偶戲獎(Handspring Awards for Puppetry),鼓勵並肯定偶戲設計、執導、演出之優秀南非作品。翻筋斗偶劇團信託(Handspring Trust)同時參與了多個在城鎮與鄉間的教育計畫,運用偶戲賦予年輕人力量,並藉由遊行或演出凝聚社區向心力。巴席爾.瓊斯曾發表多篇關於偶戲劇場之演說與文章,也積極關注於物件劇場之國際交流對話。
製作團隊
導演|威廉.肯特里奇
副導演|雅妮.楊格
劇作家|珍.泰勒
藝術總監暨戲偶設計|亞德利安.寇勒
技術總監暨劇團經理、燈光設計|韋斯利.法蘭西
音樂|瓦瑞克.索尼、布蘭登.裘利
原創編舞|蘿賓.奧林
執行製作|巴席爾.瓊斯
演員|布錫.鄒古法、達威.明納、加百列.馬項德、蒙吉.姆托班尼、曼德西里.馬賽地
照片版權|Ruphin Coudyzer and Robyn Leigh Swart
製作|翻筋斗偶劇團
製作協力| 第四紀公司
聯合製作|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英國)、臺北藝術節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臺灣)、馬賽藝術節(法國)、歐納西斯文化中心(希臘)、布魯塞爾藝術中心等。
翻筋斗偶劇團全球演出皆由第四紀公司Quaternaire/莎拉.福特(Sarah Ford)所代理。www.quaternaire.org
由南非國家藝術節贊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