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總表

《麥可傑克森》

  • 節目分類戲劇
  • 演出單位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 演出日期
    2010/08/19 (四) 19:45 
    2010/08/20 (五) 19:45 
    2010/08/21 (六) 14:45 
    2010/08/21 (六) 19:45 
    2010/08/22 (日) 14:45 
  • 演出場地中山堂中正廳    map
  • 演出長度110分鐘(無中場休息)
  • 票價$400 $600 $800 $1000 $1200 $1600
  • 附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委託創作,首演於2005年10月6日。 中文演出,首演備英文字幕。

節目介紹




麥可傑克森,繼續搖滾你的宇宙一萬年!

1969年,他以Jackson 5主唱身份初出道,1971年開始個人獨唱生涯。
Thriller》在全世界銷售超過1億張,是人類音樂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
他是「King of Pop」──永遠的天王巨星,不朽的傳奇。


你已經不再需要任何一位偶像,因為最偉大的信仰已經逝去……
與全球三十億歌迷一同告別,流行音樂史上最不合時宜的政治不正確。

台灣首齣以流行文化偶像為題材,以演唱會聲光規格打造的舞台劇,
在麥可傑克森的勁歌熱舞中我們尖叫吶喊,集體追憶──
曾經奮不顧身的迷戀崇拜,曾經揮霍放肆的熱血青春,曾經理直氣壯的八年代。

2009年6月25日,搖滾巨星麥可‧傑克森的離世,讓他突然從一個可以繼續被揶揄、消費與進行文化分析的過氣天王,變成一個有如巡弋飛彈般準確的新聞轟炸,以及一個永垂不朽、同時令人措手不及的傳奇。

《麥可傑克森》曾於2005年演出時造成瘋狂爆滿、熱烈迴響;2010年在麥可離世滿周年之際,將重新改編版本、震撼推出本劇從麥可傑克森最具代表性的三張音樂專輯:《顫慄》(Thriller,1982)、《飆》(Bad,1987)、《危險之旅》(Dangerous,1991),發展出整齣戲的三大核心精神和段落:「好怕」、「好壞」、「好危險」,以對麥可的記憶及其之於創作者的象徵性,從台灣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文化素材。重返八○年代流行文化現場,拼貼台灣的新聞事件和通俗元素,例如:「綜藝一百」、「楚留香」、瓊瑤連續劇、小虎隊、土銀搶案李師科、奧運選手陳怡安、李福恩、霹靂車或是合唱曲《明天會更好》,以及台灣第一家麥當勞的誕生……等,勾勒整個六年級世代零碎、分歧而美好的共同記憶。

*首演場演後進行創作分享。
*本節目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委託創作,首演於2005/1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題講座│
憂傷天使的反叛與吶喊─舒曼V.S.麥可傑克森│詳細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  出│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製  作 人│陳汗青
導  演│王嘉明
舞台視覺│黃怡儒 蘇匯宇
燈光設計│王天宏 
服裝設計│賴宣吾
平面美術│顏伯駿
攝         影│陳敏佳
演  員│
Fa / 王詩淳 / 江佩潔 / 吳維緯 / 李奇動 / 周明宇
周姮吟 / 林微弋 / 施名帥 / 梅若穎 / 盛鑑
莫子儀 / 陶維均 / 楊乃璇 / 蔡亘晏 / 魏雋展
譚佩軒 / 蘇威嘉  


 
關於│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http://www.wretch.cc/blog/mj2010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成立於1995年夏天,團名源於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一書中所虛擬的角色,意在解除女性才華被男性體制壓抑的魔咒。劇團以原創劇本及前衛劇場美學為發展目標,每年持續受邀於不同國家、城市,展演新作,在國際城市文化或藝術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演出足跡遍及港、澳門、北京、上海、釜山、東京、柏林、新加坡、神戶、巴黎、紐約等地。多年來成員已有良好合作默契,許多合作過的成員也在劇場各自的領域發展與成長,劇團始終群策摸索獨創的劇場美學與風格,除了每年劇場探索和實驗的新作發表與國內外藝術文化的交流外,也將持續創作平台的經營、戲劇教育的推廣與文化政策的參與。2010年以《膚色時光》獲台新藝術獎頒發的表演藝術類百萬大獎


導演│王嘉明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畢業。現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2009受邀擔任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第三段導演。
 
《Zodiac》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提名。
《殘,  。》獲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提名。
《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獲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殘,  。》獲2008年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
《Zodiac in Developing》2004年參與高雄美術館策展【城市漂旅:釋放與失
    落】,該展覽獲選2005年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七大視覺藝術。
曾受美國編導Robert Wilson之邀請,參與位於紐約長島由Wilson先生親自主持
    的水磨坊藝術中心,2008國際夏日藝術村一個月的駐村計畫,發表環境劇場作
    品《Plastic Holes》,並為年度募款晚會創作裝置演出,獲「紐約時報評選為
    2008年度十大晚會演出」。
◎2005-2006 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赴紐約交流半年。
◎2004-2005 獲教育部獎助,「巴黎Cite des International Arts」交流一年。



舞台視覺│黃怡儒 
1996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畢
1999  中央聖馬汀藝術暨設計學院敘事空間藝術碩士
2000 於DAMU (Prague)修習歌劇設計
2001 於HGKZ(Zurich) 修習影像。

1974年生,現為光助大房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作品範圍涵蓋劇場、電影美術、廣告美術、商業及展場空間。多年來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世紀當代舞團、Jimmy S. P. A、誠品書店、兩廳院等藝文團體與機構,以及LG、Mercedes enz、Citigroup、Singleton、JohnnieWalker、Boucheron、LouisVuitton等國際品牌合作。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等作品入圍自第一屆至今的台新藝術獎,於2007、2008年連續獲獎。合作電影曾入圍威尼斯影展,並於南特影展與芝加哥影展獲獎。作品曾報導於《PAR表演藝術雜誌》、《傢飾》、DOMUS、ArchitecturalRecord等專業雜誌,以及獲DOMUS收錄為全球華人80大空間設計師。


舞台視覺│蘇匯宇 
1976年生,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2004年文建會視覺藝術人才交流專案計畫,洛杉磯Santa Monica 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作品有2002年發表跨領域《幸福空間》。2003《金剛不壞─台灣當代行為錄像藝術》、《CO2台灣前衛文件大展》;2002《文本場域》、新樂園第四期聯展《無敵海景大排檔》;1998與曾柏仁、黃逸民發表行為裝置《爛吧兒》。其他跨領域作品,泰順街唱團《Insert》、狂想年代舞展《24》、河床劇團《未來主義者的食譜》及《劇場集錦》等。電影攝影方面,與鴻鴻導演合作電影《空中花園》、公視紀錄片《愛的狂想曲》、《影像詩》以及《夏夏的聯絡簿》。亦從事當代藝術策展工作,《One More Glance》(伊通公園),與陳俊明策劃《2002新樂園跨領域藝術節》、與湯濰瑄策劃泰順街唱團《竊景》。舞台設計則有,台灣渥克劇團《我的光頭校園》、《蔣經國與謝雪紅》、《台北錯誤旅遊》等。劇場配樂有,世紀當代舞團《海洋藝術節》。持續從事當代藝術創作,主要媒材以影像、繪畫與多媒體實驗為主。




感謝單位
圖說   圖說 圖說 圖說